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乐凯“浴火重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1日 01:52  证券日报

  编者按:在这一百年来,人类经历了从机械革命到电子革命,再到信息化革命的转变。正是铺天盖地而来的信息化浪潮,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就此,我们走近有研发及生产技术的六家民族IT企业,对中国的民族IT企业做一个发展回顾。这六家企业的名字分别是乐凯、中国C网、巨龙、大唐、中兴、华为。这些企业中,除1956年就建成的乐凯外,其它五家都诞生在改革开放中。其中,中兴和华为成立于1980年代,巨龙、大唐、中国C网成立于1990年代。虽然成立的的时间不一样,但在IT这个不讲资历的行业,只要技术领先+管理领先,就会催生出象IBM这样有98年历史的蓝色巨人。因而,我们希望这组《那些留下烙印的民族IT企业》报道能给中国IT业发展带来启示。

  □ 本报记者 谢 岚

  2009年9月8日,河北保定。

  前一日傍晚的小雨褪去了酷热,位于郊区的乐凯集团的厂区里,这家于1956年由苏联援建的感光材料厂区绿树成荫,凉风习习。除了偶尔有穿着蓝色工服的员工匆匆经过,整个厂区异常安静。

  就是在这儿,曾上演了中国民族感光业万众瞩目的一幕——乐凯与柯达联姻的消息一经传出,一夕之间,各大媒体蜂拥而来。

  而当与柯达的往事随风而散,传统的影像行业日益衰退萎缩,此前一直扛着“民族大旗”、处于风口浪尖上的乐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乐凯的历史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更关注如何转型。”面对记者的到访,不少乐凯内部人士先后如此表态。

  但对很多人来说,乐凯已成了一种民族情结。这家与共和国共同成长、几经风雨的老字号国企的下一个路口在何方,仍是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

  四年中外联姻的是与非

  提乐凯,就不能不提曾经颇具传奇性的红、黄、绿三角的另外的两方——柯达(黄)和富士(绿),尤其是乐凯与柯达之间这桩维持了四年的中外“姻缘”——对于乐凯近半个世纪的历程来说,这是曾被国人寄予了无限期望的关键一步。

  上个世纪80年代,国内国有传统胶卷和相纸生产行业曾经“七雄割据”,除了乐凯,还包括厦门福达、汕头公元等企业。但随着柯达、富士等外资在80年代后期相继进入国内,整个市场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后,柯达凭著名的“全行业合资计划”,即所谓的“98协议”,不仅将国内7家感光企业中除乐凯之外的6家纳入囊中,还直接将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富士挡在了中国国门之外。

  2001年,“98协议”谢幕,富士再度重返中国市场。此时,乐凯处于两大强敌的夹缝之中,尽管乐凯始终苦苦坚持高举着“民族工业”的大旗,但技术等方面的实力差异仍让其面临着来自市场的巨大压力。

  与此同时,两大巨头先后向乐凯伸出了橄榄枝,该如何抉择,成为乐凯当时前思后想的问题。但最终,柯达二次将富士振出局。2003年10月23日,在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和数百家媒体的见证下,乐凯与柯达签订了为期20年的合作合同。

  对于选择柯达的理由,其一是众所周知的柯达接受了乐凯“控股、使用自有品牌和保留经营决策权”的三原则。

  至于其二,“当年很多国企跟外商合资,国资都是折价卖的,但乐凯不同,柯达开出的价可以说十分优厚。”一位当年参与乐凯、柯达谈判的乐凯内部核心人士曾如此向本报记者解释富士败北的原因。

  在当时的乐凯看来,这无疑是值得称道的一战,其成功地捍卫了自己的独立地位,以一己之力保住了硕果仅存的中国感光行业的民族品牌。

  然而,无论是乐凯还是柯达、富士,都未能预料到影响整个感光材料行业的变革会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席卷全球。在数码影像的冲击之下,传统胶卷市场急剧萎缩。随后,自身难保的柯达一直忙于痛苦的转型,而随着其对传统胶卷业务的“切割”,与乐凯的合作就陷于了尴尬与僵持的局面之中。

  而乐凯集团公司下属上市公司乐凯胶片的股改,则似乎成了压死双方“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当时的乐凯胶片急需完成股改,以增加流通资金和重组机会,但由于其一直未能完成向柯达转让剩余7%股权的行为,导致股改程序迟迟无法启动——当时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柯达已经希望自乐凯抽身而出,因此并不愿意再为股改支付对价了。

  在漫长的僵持之后,一切在2007年11月8日尘埃落定。乐凯与柯达达成协议,经过一系列向第三方的股权转让,乐凯“挥别”柯达。

  不过,在乐凯看来,尽管事与愿违,但与柯达的四年“婚姻”,亦并非白白耗费——至少对于这家一向保持着传统老国企风格的企业来说,通过实战,切身体验了一把“走出去”的游戏规则。

   “尽管我们双方合作的时间不长,对乐凯的发展是有益的,和柯达的合作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包括柯达对乐凯员工、高层的培训,对乐凯的发展都是有长远影响的。”曾深入参与与柯达谈判和合作的乐凯总经理张建恒曾如此回顾这段经历。

  “并不是我们与柯达不合作了,以前的东西都要放弃,我们还会继续向柯达学习,也为我们和其他国际公司的合作提供了经验。和国际企业的合作中除了要遵照法律法规以外,还要参照国际惯例。乐凯要走向世界,需要熟悉这些国际惯例,需要学会国际语言,并用国际语言与他们沟通,他们才能接受乐凯。”

  抉择之路

  事实上,不仅彼时的柯达有心无力,乐凯同样也正思量自己的未来。

  可以说在传统的感光行业领域,乐凯多年来一直追赶着作为行业领先者的柯达。而随着双方合作基础的改变,乐凯亦开始意识到,双方无法再“同路”了。

  乐凯与柯达的合作模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事实上,外界一直所谓的“红黄”合作,并非是乐凯集团与柯达整体的合作,而是柯达与乐凯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乐凯胶片的合作。因此,乐凯集团有相当一部分业务,即薄膜业务,并未纳入当初双方的合作范围。而这块业务,从现在来看也像是乐凯为自己留下的“后手”。

  另一边,在四年姻缘的中后期,通过一系列的重组和并购,柯达的转型方向就已经愈来愈明了了。在“挥刀”斩去数字医疗设备、数码相机制造等业务之后,柯达将核心业务放在了后期影像服务加工和印刷,特别是数字印刷之上。

  “所以它和乐凯确立的未来发展的核心业务还是有不同点,这样大家在一起,起不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他想做的我们没有,我们也不想做,在这种情况下合作下去,技术上也没有更多的相互支持。”与柯达分道扬镳之后,张建恒曾如此分析道。

  乐凯再一次站在了命运的路口!这不禁让人想到三十多年前乐凯曾经经历的另一次里程碑似的变革——80年代初期,中国电视业崛起,极大的冲击了原来的电影市场。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乐凯及时改变方向,在1984年、1985年开始引进一条彩色生产线,从更多生产电影胶片转为生产民用胶片。

  时光荏苒,乐凯再一次面临类似的市场状况,又该走向何方?

  据说,某一日,甫上任乐凯当家人的张建恒在日本的一个新技术展览会上,看到了一种出自世界知名公司的光学薄膜产品,不禁触动了其敏感的职业神经。TFT—LCD产业是目前世界上产品应用最广,投资最大,发展最快的显示产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桌面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电视等各种显示产品上。而这种产品正是乐凯原有影像技术的拓展———电影胶片光学材料技术和微粒涂层技术的结合,对于其来说,不失为一个可行的转型突破口。

  “我们转型的方向,不可能是凭空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而是在原来涂层、成膜、微粒三大核心技术基础上的演变。”对于外界关于乐凯向这一方向的转型,9月8日,乐凯总经理办公司副主任张云飞也向本报记者解释道。

  面对已经迫在眉睫的产业调整,乐凯的决策者们在反复分析衡量之后,最终拍板落实了转型方向。除了以耗材为重点,加快图像信息和印刷业务向信息数字化转型,成为国内领先的中高档TAC和PET薄膜的制造商和面向平板显示器、新型电子行业用等涂层薄膜深加工基地成为了乐凯新的战略目标。

  换个山头扛大旗

  多年来,乐凯一直给外界“孤胆英雄”的形象,高举着民族感光工业的大旗。而历史仿佛再度重演,大转型之后的乐凯又杀入了一个外资强敌环绕的市场。

  自20世纪末叶平板显示(FPD)在国际上异军突起,就以液晶显示器(LCD)所占比重最大。而各种规格和功能的光学薄膜的制造生产则处于LCD产业链的最前端部分,是LCD上游产品的主要初始原材料之一。

  目前,作为家电生产和出口大国,我国已是世界上LCD最为重要的加工基地。自1998年我国吉林彩晶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第一代TFT—LCD生产线以来,国内先后建成投产了南京新华日液晶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第一代TFT—LCD生产线,上海广电NEC显示器有限公司五代TFT—LCD生产线,京东方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拥有4.5代、5代TFT—LCD各一条生产线。特别是2004年以来,我国的LCD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上海建成了PDP生产基地,江苏昆山亦建成了OLED生产线项目。京东方目前正开工建设一条6代线一条8代线TFT-LCD生产线。

  然而,如此大的LCD生产加工市场,其所需的光学薄膜原材料却一直依靠国外进口,而这项技术目前只有日、韩和欧美5家企业掌握,国内仍是一片空白。

  “这一市场门槛很高。现在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和台湾这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垄断。我们现在提供手机、电话和仪表之类的膜材料肯定没问题,但我们不可能去做。乐凯转型瞄准的是TFT显示屏所需中高档光学级薄膜材料,还有带涂层功能薄膜深加工产品。”张云飞道,“这是中国鼓励的产业,今年7月份,吴邦国委员长还去我们合肥工业园的基地视察了。”

  显然,如果乐凯能够杀入这一外资垄断的市场,将再现当年胶卷行业的一幕——“如果乐凯能够生产出来,不仅基本上能够垄断国内市场,而且价格能比国外便宜得多。事实上,虽然现在金融危机,但在这一市场上,日本、韩国不但不降价,还往上提升价格,压缩得国内产业一点利润都没有。”

  山不转水转,乐凯等于是换了个山头将再次为中国民族工业撑起一面新的大旗。

  乐凯,能再度LUCKY吗?

  然而,虽然高档光学薄膜市场蛋糕之大显而易见,如何吃到口却是个大问题。对于乐凯来说,技术壁垒可谓司空见惯,在其半个世纪的发展史中,曾多次遭遇这一障碍。

  乐凯始创于苏联援华建设项目,但却曾因随后的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方面人员和设备突然撤走而被生生地“卡住了脖子”。因此,对于没有技术的而受制于人,乐凯有着切肤之痛。

  而在此后与柯达的谈判中,乐凯更是深刻体会了“凡是自己不能生产的东西,谈判中就没有议价权”这条市场游戏规则。乐凯能平等地和柯达坐在谈判桌上,并坚持自己的谈判条件,有相当的原因正是得益于乐凯多年来在感光行业上通过自主研发掌握的工艺技术。

  而正是在原有掌握的技术基础上,乐凯进一步将技术工艺推进到光学薄膜生产领域。

  “全部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张云飞告诉记者,拥有这一技术的仅有的几家日韩国企业对技术进行了相当严密的封锁,乐凯要买其产品,只能通过几道手才能间接获得。

  作为乐凯新掌门的张建恒发挥了雷厉风行的作风。在其主导之下,2007年3月,在合肥工业园的荒地上,乐凯的光学薄膜生产基地打下了第一根桩,随后的一年,一期项目年产2.5万吨的平板显示器用光学级聚酯薄膜生产线在此地顺利建成,这意味着乐凯的产业结构转型之战正式拉开了帷幕。

  技术、产品之后,就是市场。

  “我们考虑到,不能光靠自己埋头研究,因为研究出来之后还要找合作的厂家,找到并锁定目标客户。一个厂家要的产品和另一个经常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大家都试用,我们就会无所适从。因此现在谈的合作就是找一个大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专门供应,及时试用及时反馈,双方进入一种合作关系。”张云飞透露道,目前公司已经在谈一些合作,等结果出来将再行公布。

  此前,在记者到访之际,张云飞就表示,公司高层领导目前仍在国外忙于考察项目。而对于诸多媒体的采访要求,公司总经理张建恒留言道:目前客户正在试用产品,等几个月后产品批量生产,大家再来谈!

  而对于记者提出的,是否担心如同胶卷急速为数码影像取代一样,等乐凯好不容易上马项目,液晶显示器的发展方向再度发生了变化的问题,张云飞坦承地表示,公司当时也考虑到了这一问题,但最终分析认为,从液晶面板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历程来看,维持十几年的增长势头应该没有问题,“这是基于市场的判断!”

  无论如何,对于这家以LUCKY(幸运)为英文名的民族企业,在与共和国一起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之后,能否高举大旗成功闯关新产业,市场满怀期待。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