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退出政策的探讨:两边不讨好

  胡月晓

  9月5日结束的G20财长会议定调宽松货币政策不变,这意味着国际社会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持续性仍存在质疑。G20表示撤除刺激措施时机尚不成熟,在经济复苏站稳脚跟之前,不会撤除刺激经济措施,对抗危机转向未来建立一个更为安全的金融体系。在各国经济已普遍表现出见底迹象的情况下,各国也不会再加大扩张力度,下一步必然面临结构性政策激励。因此,下一步的经济运行,经济热点取代全面反弹将是一个重要特征。

  打消通胀预期和政府“归位”要求,使政策“退出”的探讨不可避免,当经济刺激政策实施一段时间后,当经济咋暖还寒之时,政策退出探讨就会走上经济生活的前台。

  经济运行具有周期性。在经济的下行阶段,政策总会尽力避免经济的过快下滑,以图熨平经济波动。在政策和经济基本面本身因素的作用下,调整总会过去,下降总会停止,增长终会到来。

  冬天再漫长,终究抵挡不了春天到来的步伐。春暖花开来临时,火炉必定要撤掉。即使还在寒冬腊月,春暖花开时撤掉火炉的计划早已约定了。就如季节变化,一般来说,当强力刺激政策施行6月后,对退出政策的探讨,就会成为经济生活的重要话题。既然经济已恢复平稳,那么出于打消通胀预期的需求,政策适时退出就很有必要;此外,随着经济企稳,对政府“归位”的要求也会上升。由于本轮政策的刺激强度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本轮政策退出的探讨,会更广泛,持续时间会更长。

  换季节的经验在宏观经济环境中,却不是常识,政策之于宏观环境,就如火炉至于气候,人们对此的认识却不是无意识的,许多人苦思冥想不得其解,即使事后确认也属不易。

  在经济快速下降时期,货币当局为给经济下滑“踩刹车”,或多或少的承担了金融机构本应有的商业行为,如在同业间市场创设特别票据,收购机构不良资产,甚至直接向特定机构发放贷款等,这些救助措施都是对维持整个经济、金融体系稳定运行必不可少,但却违背了货币管理当局不能直接参与商业经营的职能定位。因此,只要经济好转,对政府“归位”的要求就会产生。

  实际上,对“退出”机制的认识,大家还是比较一致的。政策退出的基础和关键条件,市场和决策部门,均认为如下:1)经济企稳回升;2)信贷市场恢复正常;3)央行资产能够平稳退出。

  其中,第一个条件是基础,一般而言,只要这项条件满足,后2项条件一般情况下都会满足。因此,对政策退出的探讨,基本上就等同于对经济在政策刺激下,呈现的回升势头能否持续,经济是否具备了自我增长的能力的判断。

  退出的探讨变成了对经济前景的判断,这就造成了经济和政策“死结”。

  市场运行既反映经济,也反映宏观调控,是经济和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当两者不能形成合力时,市场运行的不确定程度就大大增加。虽然经济企稳,全球都在讨论退出机制问题,尽管只是探讨退出条件和途径,但无论是否支持退出,都对市场构成杀伤力:

  主张退出———理由是刺激计划见效,经济回升。本轮上涨的一个很重要推动因素是流动性,退出政策可能马上对市场构成打击,因为退出意味着流动性开始收缩。就短期的市场走势而言,在研讨退出机制消息的影响下,经济见底企稳回升方面的信息,有可能不能构成市场支撑。

  主张维持———意味着经济前景好不确定,先前估计太乐观了,同样不利于市场。

  总之,政策基本面里外不讨好。所以,经济数据无论怎么解读为好,都基本不对市场构成支撑。短期看,经济越好市场越解读为负面。

  (作者系上海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