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贷直接违规入市规模或被高估

  ⊙仇高擎

  伴随着上半年信贷资金的持续增长和资产价格的快速上升,关于信贷资金流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问题的讨论再度升温。有人认为,上半年约1.6万亿、20%的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也有分析称,上半年2万亿、30%的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果真如此么?

  信贷资金进入资产市场不一定全都违规,要分析信贷资金流入资产市场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信贷资金是合规进入还是违规进入资产市场。

  违规的情况主要分两类:一是信贷资金违反有关规定、不符合贷款标准或者改变贷款用途而进入房地产市场;二是信贷资金(直接或者间接)进入股市。企业和居民向银行借款、并用其原来的自有资金进入股市则属于“灰色地带”。实事求是地说,由于资金流向比较复杂、资金性质难以区分,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产市场的金额很难准确判断。考虑到数据可得性问题,笔者以下主要以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为例加以阐述。

  6月末,商业银行“纳入广义货币的其他存款”(其主体是股票交易保证金)为14060亿元,比年初增加5250亿元。当然,实际流入股市的资金(包括信贷资金和其他资金)与保证金的增量不一致,因为部分保证金会转变为银行一般存款或者转变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银行体系的存款(购买股票、基金)。假设因为上半年股市保持总体升势,没有资金流回银行体系,那么流入股市资金的最大值应该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的增量。而上半年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的增量约为11200亿元。而在上述增量中,大部分是企业、居民以自有资金购买股票、基金或者打新股。可见,1.6万亿或者2万亿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的观点站不住脚。

  一般认为,票据资金违规入市的“嫌疑”较大。但是这种观点也值得商榷。首先,上半年票据融资增长过快,有银行“以量补价”、票据融资风险较低、企业转存套利等因素,而更重要的原因是票据利率是完全市场化的,而贷款利率下限是受管制的。在年初银行间市场利率大幅走低的情况下,企业倾向于用票据融资替代短期贷款,以便低成本地满足其流动资金需求。详细的数据分析也表明,上半年新增票据融资和新增短期贷款占新增企业贷款的比重走势,都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这说明企业票据承兑或贴现,主要是出于补充自身流动资金的需要。

  其次,票据融资在一季度增长较快,二季度后则增速明显下降。而股票市场在二季度后的涨幅明显大于一季度。两者的变动趋势在时间上并不一致,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票据融资并没有大规模入市。

  据此,笔者认为,信贷资金直接违规流入资产市场的情况并不普遍。当然,从整个银行业的信贷数据很难观察到企业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的现象。在实际操作中,即使有少数企业借用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也往往是会先辗转于多个企业在多个银行开立的账户,银行自查发现企业信贷资金违规入市十分困难,监管部门或者审计部门要查清楚也有相当难度。

  (作者系金融业从业人士)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