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8年度中国商人:任建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1日 15:35  新浪财经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  来源:《财富》(中文版)

  他完成了中国几代化工人谈论多年但从未落实的工作

  作者:王亦丁

  在经济持续低迷的时代,买进或者卖出一两个业务部门对 CEO 来说不足为奇。可是,如果这个公司的价值在集团中排名前列,而且公司 CEO 从零起步领导这家公司奋斗了25 年,而且是中央企业引进海外投资的破冰之旅,那就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了。中国化工集团总经理任建新恰恰就是这样做的。2008 年 10 月,他以 6 亿美元的价格将蓝星化工的 20% 股份卖给了美国私人股权投资公司黑石集团,交易现已正式完成交割。他要以此来推动公司治理结构的突破,并且用更多的现金助力蓝星的高速增长。

  凭借一系列的重组与整合,任建新带领公司跨出了非凡的一步,完成了中国几代化工人谈论多年但从未落实的工作:将技术落后、分散各处的中国化工产业转变为以化工新材料为导向、能够创造高收益且不断为投资者带来回报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公司。

  完成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刚刚开始。”12 月初,北京一个大风降温的中午,任建新坐在位於北四环西路的中国化工集团办公大楼里说道。但是,中国化工已经赢得了股东、投资者和行业内的认同。在组建以来的四年间,公司资产规模增长了 5 倍,营业收入增长了 7 倍、利润增长了近 12 倍。2008 年,国际石油价格动荡剧烈,公司的销售收入却增长了 92%,利润增长了 71%。他说,现在的压力是要证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工企业不会半途而废。他指出,在新的一年里,“全球经济持续下滑的形势下,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增长的利润以及明智和巧妙的收购中把握机会。”

  对於许多公司来说,提高利润、收购都是日常事务。但是,对於没有国家资本金支持、没有任何资源积累的新国企中国化工,走的却是条不同寻常的道路。2004 年,国务院宣布在蓝星和昊华公司等原化工部直属企业的基础上组建中国化工集团,形成全国石油、石化和化工产业三足鼎立的布局。不同於中国石油或者中国石化,长期以来,中国的化工产业分散各地、产品多元、运营低效,既有化工、橡胶和农药,还有与地方经济相配套的化肥厂、化机厂和科研院所,许多公司还一度涉足过消费、房地产等领域,就连跟踪这个行业的分析师当时也感叹说:“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中国的化学品生产商直到最近才对全球行业构成竞争威胁”[麦肯锡公司托马斯·科奇(Tomas Koch)《中国重塑全球化工业》,2004 年]。与之相反,全球化学品产业总共能生产 7 万多种产品,拥有巨大产能和销量的几家跨国公司占据了各个大宗化学品市场。此外,超过 100 家国际特殊化学品厂商控制了特殊化学品市场。

  如今,伴随 100 多家化工企业被重组、购并进入中国化工,再加上公司清晰地划分为六大板块─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品、基础化工原料、农用化学品、氯化工、橡胶及轮胎制品、科研开发和设计─任建新似乎已经破解了中国化工业大而不强的难题。在任建新走马上任之前,分散各地的化工企业缺少产业链配套,成本居高不下,当地政府也很难聚集资源助力企业增长。直到中国化工成立之后,这种局面得以改观。“任建新不仅清楚地向政府表达了中国化工产业的格局,而且切实履行了诺言。他在公司的战略规划和经营方式上做出了史无前例的重大改革。”一位熟悉他的人士称。

  实际上,任建新所做的工作,就是重新打造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新国企,在由欧美化工巨头统治的化工王国里参与竞争。这也是他荣膺本刊“年度中国商人”称号的原因。

  任建新正在掀起一场看似不可能的革命。这位现年 50 岁的西北汉子在化工行业度过了他的全部职业生涯。1984 年,他和七个半的年轻人(其中一人兼职)以 1 万元起家,在一座中国最缺乏商业文化的城市兰州创立了蓝星公司。最初,它只从事工业清洗。凭借商业上的奇思妙想和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他创办的蓝星清洗公司成为中国化工清洗行业的领导者。1995 年,蓝星清洗在 A 股上市,同时将总部搬至北京。与他同时的创业者一度想明晰蓝星的产权,但任建新仍然决定将蓝星的身份留在国有企业中。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任建新临危受命,并购濒於倒闭的江西星火化工厂。第二年,工厂扭亏为盈,蓝星也成为世界上第六个生产万吨有机硅的公司。这一役,让任建新和他领导的蓝星集团名声大震。此后,原化工部的其他亏损企业,如南通合成材料厂、晨光化工研究院等,被任建新一一解困。随后,蓝星并购了无锡石化厂、北京化机厂、兰州日化厂等。2002 年,蓝星总资产达到 40 亿元,晋级成为国资委管理的 186 家国有大中型企业。2004 年,中国化工集团成立,任建新成为第一任 CEO。此时,中国正成为大宗化学品和特种化学品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任建新为中国化工确立的发展战略是“老化工,新材料”。

  然而,随之而来的质疑声音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人说,“拼凑成的集团公司,其中绝大多数是亏损企业,凭什么支撑起‘中国化工’这个金字招牌?”而天然多元化的国内化工产业面临过度竞争的局面,两三万家化工生产厂家生产两三万种产品,平均每家工厂只能生产一种产品。与此同时,国外的化工巨头早已对中国庞大的化工需求摩拳擦掌。但任建新及其他高层经理决定将公司业务的关注点集中在利润率更高、更有优势的新材料业务上,比如战略性地进入以化工新材料为代表的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业务,这些与消费需求密切相关的产品未来拥有更高的利润。“很显然,黑石选择投资蓝星,就是看重了这块业务的潜力。”任建新说。

  这是一个艰难平衡的决定。与其他国有企业不一样,中国化工并非享受国有资源成长起来的公司,很难同中石油、中石化等同等地得到上游的垄断资源,而下游的终端资源又被众多民营企业占据。在这种生存环境中,中国化工必须找到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商业发展模式─用资本的纽带、新材料的战略来重组中国的化工产业,不与上游争资源,不与下游争终端。任建新回忆说,上个世纪 90 年代,化工部撤销后,分散各地的化工企事业单位处於群龙无首的状态,需要有一家企业扛起中国化工产业的大旗。

  尽管新组建的中国化工资产规模 1,300 亿元,有 4 万名员工,拥有 24 家科研院所、118 家企业、12 家 A 股上市公司和 4 家海外公司,但利润仅有 28 亿。而且,旗下多数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制造基地分散,上下游之间无法产生规模效应。任建新说,“全球化工产业游戏规则正在发生变化,必须集中优势资源,发挥规模优势和协同效应。”他一方面将与六大业务板块无关的产业剥离出去,另一方面保留了有机硅等传统优势业务,在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夯实基础。

  任建新还向全球特种化学品的巨头发起收购,从而在蛋氨酸、有机硅等国内空白的市场里培养竞争力。如今,蓝星 100% 控股了法国安迪苏集团的股权,这家公司拥有全球第二大蛋氨酸生产能力,而蛋氨酸是动物饲料中的一种添加剂。短短两年间,这家公司的利润增长了 8 倍。尽管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成功概率很低,但任建新表示,引进全球化工业的先进实践,是公司坚守的战略之一,一旦时机合适,他不会有任何的犹豫。“我们已经具备了收购并整合国外公司的经验。”任建新平静地说。

  就在频繁地进行海外收购的同时,任建新还在不断将国外先进化工公司的生产能力转移到中国市场。2007 年,中国化工投资 245 亿元在天津建立了蓝星化工新材料基地,将其收购的法国罗地亚有机硅及硫化业务的生产能力转移到天津。不仅如此,材料基地还规划了一批高投入、高产出的高新技术项目和产业链紧密衔接的循环经济项目,搭建了国内根本无法解决的下游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链,2011 年建成后的年销售收入将达到 300 亿元。“如果有人问我中国化工业的未来在哪里,我的回答是打造产业链的协同和规模效应。”任建新解释说。在收购法国罗地亚之前,蓝星化工就收购了澳大利亚最大的聚乙烯生产商凯诺斯公司,成功利用国外的乙烯资源,为天津化工新材料的生产基地配套。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http://www.fortunechina.com/magazine/content/2009-01/13/content_14300.htm

  本文选摘自《财富》(中文版)杂志,本文首发网站:《财富》(中文版)网站。《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发布。阅读《财富》(中文版)更多精彩文章,请登陆《财富》(中文版)网站。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