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伯南克留任美联储主席并无悬念

  刘涛

  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日趋明显,距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明年1月31日任期届满的时间也所剩无几。按照惯例,总统通常会在此时做出明确表态,以决定是否将其留任。例如1991年7月,老布什总统就直接向国会提名让格林斯潘继续担任这一要职。这样做,最根本的考虑还是通过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来稳定市场信心。特别是当前正处于美国经济复苏的微妙转折关头,若临场更换主帅,对于股市和其他金融市场的稳定显然不利。尽管最近两个月以来,奥巴马不断称赞伯南克“在特殊情况下非常好地发挥了职责”,但他并不愿意在提名伯南克留任问题上清晰表明态度。

  对于伯南克任内的评价,尽管不乏批评声音。但总的来看,根据路透社和《华尔街日报》近日的几次调查结果,70%-80%的金融机构经济学家都欢迎伯南克留任,而这些人代表的正是市场的声音,这不可能不对奥巴马的最终抉择产生影响;此外,包括克鲁格曼、鲁比尼在内的众多大牌经济学家也都明确表态支持伯南克。而经验证据也完全站在伯南克一边,从美联储过去30年的历史来看,保罗·沃尔克、格林斯潘也都成功获得了第二任期。

  公允地说,将未能预见到次贷危机爆发完全归咎于伯南克并不合理。伯南克的问题在于危机初始阶段,他低调的个性使得自己屡屡被过于强势的前财政部长保尔森牵着鼻子走,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对于是否要拯救雷曼兄弟,没有及时亮明态度。而随着布什和保尔森淡出政治舞台后,伯南克突然之间迸发出了睿智的光芒,可以说,从2009年1月开始,美联储才在真正意义上进入了伯南克时代。

  从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视角来看,伯南克作为美联储掌舵人也有其自身局限性或令人存疑之处。作为研究大萧条的权威,他对于如何帮助美国经济走出危机困境可能是当仁不让的人选;但对于如何谨慎地平衡经济繁荣与通胀预期的关系,伯南克并没有特别令人信服的经验,他的通胀目标制也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同时,尽管伯南克努力让市场相信,美联储的退出策略足以保证宽松货币政策在未来不会引发大的通胀,但2008年美联储在抑制通胀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能力也并不特别令人放心。

  笔者认为,奥巴马之所以迟迟不明确表态是否支持伯南克留任,反映了其自身利益考虑。若伯南克获得连任,其第二任期将从2010年纵跨至2014年,而2012年是下一次美国总统大选年。这不禁让人回想起一段往事:1992年美国经济同样处于萧条之中,老布什总统曾多次暗示希望美联储在降息方面步子再大一点、次数再多一些,然而我行我素的格林斯潘却对此置若罔闻。最终由于经济不景气,老布什输掉了大选。多年后他对此仍一直耿耿于怀,“我让格林斯潘连任,他却不让我连任”。

  显然,基于选举政治周期的长远考虑,才是奥巴马举棋不定的关键。笔者相信,一旦奥巴马对来自伯南克的默契有足够确信时,宣布这一结果只是早晚的事。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