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券商申请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

  证券时报记者 朱 江

  本报讯 继直投和投行业务独立“分飞”之后,券商又在开始谋划给资产管理业务“分家”。据记者了解,地处北京和上海的两家大型券商已于日前向监管层递交了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的申请,同时超过五家证券公司表示已在筹备相关子公司的申请工作。

  有利于专业化发展

  江浙某大型券商资产管理负责人指出:“只有资产管理业务近几年发展较为稳健,并具有一定客户沉淀的券商才会提出申请;资管业务较弱的市场新兵可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据了解,上述提出申请的这些券商近两年发行过多款集合理财产品,资产管理业务收入较为稳定。

  深圳某大型券商资产管理负责人则表示,券商成立子公司在人事、财务、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方面相对更加独立,这有助于券商向着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首要面对生存难题

  不过,有业内人士同时指出,券商资产管理主要业务为集合理财业务,该业务依靠的主要销售渠道为券商自己的营业部。如成立子公司,则内部渠道支持的优势会减弱。上述负责人表示:“好像是分家一样,血缘关系会淡一些,对业务可能造成一定影响。”

  多位券商相关人士认为,券商在申请资管子公司时首要考虑的是成立后公司的生存问题。

  数据显示,虽然在2007年、2008年部分券商通过资管的主要业务集合理财赚得了数亿元的收入,但占其主营收入的比例不足15%;今年上半年券商资产管理收入占比下降至5%以内。

  WIND统计数据显示,已披露半年报券商中今年上半年资产管理收入排名前三名券商的相关收入分别为6645.62万元、5770.36万元和3105.37万元。

  有助解决激励机制弊端

  尽管如此,但在成立子公司后,其在财务和激励机制方面相对的独立性依然受到大部分券商资管人士的肯定。

  “子公司有利有弊,但如果激励和考核指标更独立和合理,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目前人才大幅流失的局面。届时一些高端投资人才可能也会回归券商。毕竟,根据国外经验,资产管理是券商收入的主要贡献业务,而国内券商在这个业务上的未来发展空间无疑是宽阔的。”

  此前,由于激励机制方面的问题,自去年开始,券商资管业务的人才流失也在加快。据了解,国内资产管理排名前几位的券商资产管理的投资经理均有“出走”。其中某家券商今年上半年相继出走两位投资经理,归根结底都是待遇和机制惹的祸。

  “券商目前的激励和考核机制是留不住高端投资人才的,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注定券商留住的只能是中庸的人才。”几乎所有受访券商资产管理人士均认同这一观点。

  据悉,由于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占比“可怜”,在公司的话语权很小。某券商人士笑谈:“我们的激励机制很尴尬,绝对数比不过私募基金经理,奋斗前景比不过公募基金经理,实在没有什么竞争力留住优秀人才。”

  与此同时,券商的投资人员考核指标和当期业绩高度相关。深圳上海多位资产管理人士指出:“衡量投资能力应该是一个周期,但投资人员常常被短期的排名压力所困扰,本是追求绝对收益的,也面临和相对收益的压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