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机构网下打新偏爱大盘股

  ⊙本报记者 杨晶

  IPO重启后的一个月实践表明,机构资金集中网下申购,对大盘股更为偏爱。

  作为此次新股发行改革前后最明显的不同,机构资金都集中于网下进行申购,大资金的“挤出效应”显著。新的发行机制规定,将网下网上申购参与对象分开,同时网上申购有千分之一的申购上限。据申银万国证券的统计,今年7月参与网下配售的账户数平均达到550家以上,较前两年有了明显的上升。

  报价策略研究成为机构打新的重要一环。上海一位研究新股策略的分析师指出,“更加理性的估价”不能最终在网下获配,“不少机构资金不得不调整已有的估值模型。”申银万国认为,如何形成真正的市场化定价机制,还需要依靠市场机制不断纠偏。如未来机构网下申购部分上市时破发,将会对不理性的询价形成制约。

  基于投资大盘股所获收益往往高于小盘股,机构的打新策略也呈现出对大小盘股的区别对待,以券商集合理财为例,打新更偏好大盘股。联合证券对过去3年发行募资在100亿元以上的20只大盘股、20只募资最少的小盘股进行分析,大盘股平均网下净收益为1.33%,网上净收益为0.8%,小盘股对应收益率为0.84%和0.12%。

  对所有机构资金而言,网下申购并非坦途,多家券商资产管理部人士透露,因报价低于发行价而未能获配网下新股的现象并不少见。据有关统计,今年7月份的6只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33.7倍,出现较明显的上升。业内目前较一致的观点认为,由于流动性溢价,新股上市之初定位远高于主流研究机构所认定的上市合理价值,也明显高于同行业已上市A股的平均估值水平。而且在新申购办法下,询价机构相互博弈,机构投资者为了保证中签,在网下询价时势必会适度提高报价。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