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视杨晓民聊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3日 11:16  新浪财经

  2009年8月3日上午10:30,央视一级文学编辑杨晓民做客新浪,聊十集电视系列片《望长安》,本剧将于8月3日17:50开始在中央电视台(二套)首播,每天两集,当晚23:00点重播,敬请关注。以下为杨晓民做客新浪访谈实录:

图片为央视第一文学编辑杨晓民
图片为央视一级文学编辑杨晓民

  相关新闻:

  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安》登上荧屏

  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安》概要

  以下为杨晓民做客新浪访谈实录:

  主持人权静: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来到今天的视频直播间,我是主持人权静。今天做客新浪视频直播间的是中央电视台的一级文学编辑,也是同时今天我们要跟大家讨论的这部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安》的总策划和总撰稿杨晓民老师,欢迎您杨老师。

  杨晓民:谢谢,各位网友,今天聊聊中国文化的制高点、传统文化,就是三秦文化,也就是所谓的陕西文化。

  主持人权静:今天即将在央视二套上映的这部大型的电视纪录片叫做《望长安》,晚上17:50开始在二套上映。这样一个大型的纪录片,您当时创作的缘起是什么?

  杨晓民:作为从事文化思考的人,我们观察中国近代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中国出现了剧烈的全方位的转型,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的转型。我们观察到一百五十年来中国激烈的社会变革中,鸦片战争以来整个中国经济发展乏善可陈。经过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物质发展到较高的层次,特别是去年奥运会的开幕,使我感觉中国作为一个伟大的国家,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因为中国的GDP在世界上已经是前三名,去年超过德国。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我们才有资格谈论我们的传统文化,开始寻找我们文化的重建和重构。中国文化的格局需要在世界整个变革的大格局下寻找我们自己的定位,这样就需要我们对自己本土文化进行挖掘和通过影象的手段进行探索。《望长安》就是其中的一部纪录片,之前我做过的《江南》、《徽商》、《徽州》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梳理。

  现在我们的经济已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在世界上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位置,但是在文化的制高点上,我们需要看看曾经的文化是什么样,寻找本土文化,来重构我们自己的文化。

  主持人权静:在经济强盛之后,更多寻找我们自己是谁。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到祖先那里,到传统文化当中,发掘那些更加清楚认识自己的那些东西。那这次为什么选择的是长安?

  杨晓民:因为长安不但是地域概念,实际上更是文化符号,它是中华文明的周秦汉唐最高度发达的文明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灿烂的一页,代表了文明的高度和文化的高度,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制高点。长安作为三秦文化,长安的文化不单单是区域文化。通过我们的电视片还有一种发现,它代表了中华文明文化的主流文化的制高点,代表了时代,也是中华民族最辉煌的时代,包括经济上,最为强大的时代。

  主持人权静:那个时候应该是整个唐朝占全世界的GDP占到二分之一以上的强盛的国度。

  杨晓民:这个倒不好考察,据有的人说北宋的GDP占全世界二分之一,唐朝不好说。唐朝在7世纪到10世纪,中华的政治制度,包括经济的规模和国力,包括文化,是世界的顶端地位。

  主持人权静:现在在全世界还可以看到很多当年的唐朝文化多么强盛的痕迹,比如说在国外,很多华人居住的地方叫唐人街,大唐文化圈,包括朝鲜当初的高丽,包括日本,都是深受大唐文化的影响。

  杨晓民:以长安构建的文化叫东亚文化或者儒家文明,大唐文化圈。这种文化圈当时这些地方都是汉字,都是汉字作为交流语言,当时唐朝很开放的,当时和30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交往,300个国家和地区使节住在长安,长安一百万人,有的专家说有五分之一,有的说有十分之一,至少5%都是其他民族的或者其他国家的来访使者和学者,或者居留者,当时很强盛,我们现在未必达到这个高度。当时唐朝那个时候比如高丽人,他们可以在中国唐朝做官的;从日本出来的留学生遣唐史也可以在朝廷可以做官的,封官,可以管理朝政;也有其他留学生在中国当将军。当时唐朝民族是非常强大,开放的。中国是帝国的形象,那个开放的时代,可能在中国文明史还没有经历过。

  主持人权静:这部《望长安》大型纪录片,挖掘中国文化文化高地的时候,你们最想体现给观众是什么样的内涵,您想传达给观众的是什么?

  杨晓民:我们现在感觉到在经济社会巨大的转型时期,尤其经济改革时期,大家有利益的趋导,我们价值观处于混乱的状态,我们基本处于拜金主义影响下。现在也是全球化,对民族传统的东西,自身认同比较淡化,但是又无法完全套用西方的东西,毕竟是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对西方的融合很艰难。虽然经济发达,经济全球化,但是文化的隔膜不是一日可以改变的,我们到底以什么样的文化支撑我们曾经强盛的时代,比如汉唐帝国的文化究竟是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它们有什么样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你的支撑,你的价值观理念,你的历史认同感,这些东西都可以在传统文化里寻找到它必要的营养和支撑。

  主持人权静:寻找我们自己,认清我们自己到底是谁。

  杨晓民:认清你自己是谁,你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还是混合型,在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时代不一定可以放弃民族的认同,我们现在很多人很迷茫,迷茫在于价值观的混乱和无序,和精神上、文化上的信仰缺失。

  主持人权静:您说到这个问题,特别想问您这样的问题。您这部片子拍给谁看的,或者说我们是什么样的受众群,观众年龄段是什么样的人喜欢这个片子。说到人群的时候,我们习惯用代际来划分,比如50后、60后、70后,尤其80后和90后,您觉得很年轻的80后和90后,他们对这部片子感觉是什么样?

  杨晓民:我感觉这个片子拍起来真正对中国有兴趣,对中国人自身的文化特征,我不以年龄来划分,无论80后、90后,只要是中国人,必须认识到自己的基因是来自何方,必须认识自己的文化脸谱和表情,这个脸谱和表情是文化积淀的元素,血液里的东西不是一下子改变的。除非把我们的语言取消,只要生活在中国国度,必然受到潜在中国文化强大的影响,当然文化里有好的,也有糟粕。我们的民族曾经辉煌过,民族生存这么多年,肯定有文化的优势,有文化的深厚的根基。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是文明没有中断的唯一国家。不能说是完全虚无的文化在支撑这个民族,不然走不到今天。如何对这个文化进行判断,我们要展示文化的优良品质,如何判断,如何发现文化的影响力,如何重构自己的中华民族复兴路上伟大的文化,仅仅是依靠外来的和互联网呈现的碎片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不够的,必须寻找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原动力,一种滋养,存放中华民族心灵与精神的家园,需要去寻找这种东西。

  主持人权静:杨老师说到这里,有必要跟大家说一下十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到底有哪些内容,如何来呈现您所说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让我们去安身立命的,我们根本性的东西。这十集怎么样来呈现,您都想给大家看的都有哪些?

  杨晓民:结构的方式肯定是横断面,不是线性历史时间。我们是从大历史的角度,选择它的几个截面。比如我们的《望长安》其实是三秦文化,陕西大地,陕西这个区域,它在一个区域文化里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必须看到中华文明最辉煌的是在长安完成的,是中华民族了不起的,尤其是汉唐是中华文明符号性的特征,是中华民族充满自信,开疆辟土,中华民族进取、创新、融合的一个伟大的时代。到现在为止我认为这种时代相当相当于美国的纽约。当时长安至少是整个东亚的核心,甚至它的交流范围到了欧洲、阿拉伯世界、亚洲。我要呈现的是周秦汉唐的时代,它的区域特征还有陕西文化的独特性。

  陕西很有意思,我在拍三秦文化的时候,秦岭不仅是中国气候南北的分界线,同时它也是中国文化的分界线,很有意思。秦砖汉瓦是中国文明的一个代表,秦人、汉族、唐人是中国文明的一个代表,我们要展现这些东西。

  比如它的宗教,长安的时代,儒释道三教都有,可是它当时还有基督教,你想像不到的,还有摩尼教、伊斯兰教,当时都存在,而且很宽容,中华民族其实在那个时代,我们现在全球化,它是非常开放的,并且很宽容,明清时候是保守的,很多宗教在其他国家不能容纳,但是在中国都被接纳,并且接受,确实很开放,登上一个世界颠峰的国家,有人称为世界大同主义,当时唐朝成为世界大国,文明和开放的心态是了不起的。

  主持人权静:这十集的大型纪录片,给大家一一念一下每一集的名字,第一集叫做《秦砖汉瓦》。第二集是《盛世之光》。第三集是《中国原点》。第四集《长治久安》。第五集《有容乃大》。第六集《雁塔题名》。第七集《古调独弹》。第八集《鼓舞风神》。第九集《圣地延安》。第四集《望长安》。这十集当中如果一定要问您印象最深刻或者您制作过程当中给您感受最深的,您觉得会是哪一集?

  杨晓民:我感觉是《秦砖汉瓦》和《盛世之光》。其实《秦砖汉瓦》讲的是大汉帝国。我们的汉民族是从汉朝来的,三秦大地了不起,中华民族最早是华夏族,发音和华山是相似的。陕西叫做“华山”,把“华”取下来。慢慢到汉朝,刘邦在汉南这个地方活动,当时在汉朝是开疆辟土,奠定了中华民族基本的生存空间。当时汉朝在世界上和罗马帝国是平等的地位,东西两半球,罗马是西半球,东半球是中国。当时中华民族叫汉族,从这个地方来的,当时中华民族是最有血性、最进取的时代,引领了大一统广阔的空间,有开阔意识,大一统呼唤统一的思想,汉民族是很有血性的,当时这个民族是处于朝气蓬勃的阶段。  

  杨晓民:唐朝是很了不起的,是中国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文明高度融合的时代。中国政治的架构和中央集权制度所取得的成就在唐朝达到鼎盛,唐朝以后儒家文明就开始内转、收缩了。封建专制制度开出最绚烂的花朵是在唐朝,很了不起。但是它又很开放,没有像宋以后儒家保守的心态。它是一种封建文明的制高点,容纳、包容一切,这很了不起。同时它在经济上也取得了非常辉煌的一些成就,它的宗教、经济方面很了不起。因为它在制度建设方面,三省六部制,大的封建社会的格局是它建立起来,包括科举制度,当然隋朝开始大力推行科举制度,是广大中国仕族阶层的晋升空间,是中国最优秀知识分子晋升的阶梯,政府有了一个向全社会选拔文化精英的通道,很了不起。唐朝这个文明至今是代表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记忆非常深刻,我感觉到中华民族是澎湃、朝气,囊括四海的气魄,有伟大的创造力。

  主持人权静: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民族文化的基因,内在的深入到每个人的骨骼和性格里民族固有的东西,你刚才说汉唐有这么强盛的文化,沉淀到今天形成我们基因内在的东西、优点、好的东西是什么?

  杨晓民:大家知道汉朝是开放进取的,汉朝张骞打通了西域,把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打开了,把中华民族跟世界的交流打开了,很了不起,丝绸之路是中国和西方唯一对话的通道,这个通道延续了1500年。中华文明吸纳了西方文明,同时又影响了其它文明,很了不起。这是汉朝的进取精神分不开,是汉民族的青春时代,朝气蓬勃、进取、血性、斗志昂扬,这是伟大民族的青春期,创造、创新,确实很了不起,是中华文化第一次和世界文化进行对话。

  唐朝比汉朝更加开放,因为封建社会经过这么多年发展,中央集权制度也好,中国经济的土地制度也好,它的文化,包括科举制度比较成熟。另外它又很开放,很兼容。坚持开放进取,同时还容纳一切,像一个大海一样,有容纳一切的胸怀,这样形成唐朝文化制度,因为唐朝文化是多元的,李世民不是一个纯正的汉人。唐朝在一定时候某一个时期,朝廷竟有一半官员是非汉族的,这是很了不起的,美国也没做到这样,美国的总统选举还要在美国出生的,很有意思。

  主持人权静:我们看一个最新网友的提问。

  网友:我们今天所强调的沿海经济和海洋文化的时代,与长安所代表的内陆文化又有什么样的差别呢?这两者之间您觉得谁更强盛一点?

  杨晓民:从世界历史的线性发展当然是海洋经济,对海洋重视,中华民族之所以衰败,跟闭关锁国、禁海政策有关系。我在《徽商》里谈到这个问题,从大的角度上是这样。但是那个时代,你想想海洋经济不发达,中国的陆地丝绸之路阻断了之后,宋朝也有一个海上丝绸之路,从南边过来,马六甲海峡,到明朝也有海上丝绸之路,当时郑和下西洋,是当时世界最大的船队。但是我们没有把海洋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来提升,而是作为宣扬帝国的一种威望。在那个时代,西方文明是海洋文明,包括希腊和罗马文明是海洋文明。但是当时在中世纪的时候,当时罗马,还有阿拉伯帝国,唐朝的时候也有海上文明,当时欧洲却是落后、混乱、血腥的。但是中国的大陆文明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光辉灿烂的,创造了世界的奇迹。当时唐朝虽然以内陆文明为主,但不排斥海上贸易,包括日本的遣唐使就派了19次,都是从日本海上过来。唐朝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下代表着内陆文明的高峰,但是它的开放进取、吸纳百川共融的精神和海洋文明是一致的。不但有海洋文明还有陆地文明,陆地文明可以创造文明的高峰,海洋文明也可以创造文明的高峰。因为现在是海洋世纪,中国的文明必须面向海洋,这是无疑的。但是他们同样在一个时代,同样有着文明的高度,这是不可否认的。所以,很难说孰优孰劣。作为一种文化的角度,它们应该融合地来看,不能以文化优劣论来判断这个问题。

  主持人权静:今天我们再回望《望长安》,回望我们当年那么辉煌的周、秦、汉、唐,尤其是汉唐高度发达的文明,对今天的中国有什么借鉴意义?

  杨晓民:中国巨大的社会转型,是自中国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传统的文化、政治、社会等全方位的受到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就是所谓的海洋文明的挤压。但是中国在这种冲击下,中国在应对上连连失误。但是1949年我们国家取得领土基本的统一之后,作为一个民族国家成立了。但是民族国家成立,它在发展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上,我们还需要对我们曾经有的文明进行梳理。

  我们现在发展了30年,也寻找了30年,我们也有了“现代”、“后现代”,但是这些东西能不能成为中国精神的家园、文化的故乡、思想的故乡,安放中国人灵魂的地方、心灵的地方,我们需要汉唐时代的文化,从它里面吸取一些好的营养,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糟粕,我并不认为要把中国文化化为虚无。因为这个民族存在了这么多年,文明古国屹立下来,肯定是有它强大的文化基因。当然现在要把这种东西转化为中国现代文化重要的部分,而且保持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这是我们要做的。但是绝对不能说我们把历史一笔勾销,这是不可能的。

  我不是一个文化虚无主义者,年轻时代可能是文化激进主义者,但是中国文化慢慢从虚无、激进走到理性、建设性的角度。我们探讨西安的长安文化,或者是三秦文化,不但是以一种激情、生存的哲学,还保持着一种理性的思考,深层哲学的层面思考中国民族的未来、现状。其实中华民族很了不起,河南人文荟萃,是思想和文化的地方,但是陕西是出古都的地方。中原人做的政治理念、文化的创造、制度实践是通过长安这个广大的平台来实现。这两个地方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山西的南部都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地带,这是一体的。从区域文化,无论是中原文化还是三秦文化,都是一体的,都是属于中原文化或者北方文化。包括山西南部的一些文化,这个区域是中华文明最具有创造力的区域。

  主持人权静:我们不由想起,中国一直以来都有北方和南方的划分范围,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可能它是中华民族的起源最原始的那一部分,但是对于广大的南方地区来说,它可能再往上追溯,可能更多的是在先秦的时候可能是楚国,有更多来自南方,比如说长沙的马王堆,他们是自成一派的另外一派文化体系。包括到了近代,因为他们离海洋更近,所以有更开放的头脑和更全球化的视角。在今天,您觉得对于沿海那些地区人们的思想和文化认同,我们这样一部《望长安》对他们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

  杨晓民:如果从文明的源头来看,中华文化从起点来讲包括长江文化、黄河文化、龙山文化等。但是中华民族文化创造的主体是河南文化,包括河南、陕西、山西南部,这是文化的母体。中国南方的典章制度的文化是通过北方大移民完成的,从秦汉就开始移民,我们从魏晋南北朝,北宋末期,然后明朝也有大的移民。南方文化是一种中原文化的辐射和迁移造成的,本身它是中原文化的母体产生的文化,是中原文化迁移和发展的后果,中原文化不是独立的东西,从区域角度来讲有文化、民俗,核心的价值观,文化基本的信念和价值管是来源于中原文化。只是文明的几个起点,比如陕西也有仰韶文化的遗址,但是真正中国大的文化母体就是河南的,文明和文明的起点不一样。楚文化最终的基础还是来源于核心的价值观,都是受中原文化很大的影响。

  主持人权静:您说的中华文化的民族就是一种融合。

  杨晓民:就是一种融合、开放、进取,文明形成的过程。

  主持人权静:虽然被侵略,但是文化从来没有被消亡。

  杨晓民:这个文化的母体是从中原文化生成的。

  主持人权静:我们到了今天来看,是不是有必要再去讨论长安文化的复兴呢?因为在整个过去的很长一段历史岁月当中,它其实已经不再有往年那样辉煌,复兴之路怎么走?

  杨晓民:不能这么简单说,因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主持人权静:我说的是长安文化的复兴。

  杨晓民:长安文化更多是代表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强大的中国建立自己经济强国的时候,我们必须思考我们以一种什么样的文化作为依托、作为支撑,才能使我们这个经济发展是持续性的。经济肯定必须用文化的形式来表现,因为广义地讲,文化是一种制度文化、经济文化、物质文化的总和,谈中华文化复兴这种词要谨慎使,但是我们要挖掘我们优秀的本土资源。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已经形成了,现在中国文化包括天命观和各种生活习惯是夏商周形成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是那个时候形成,影响是深远的,到哪儿别人脱口就说你中华民族的一员,虽然是在美国长大,这都是不由自主的。

  经济发展看文化,我们要看曾经创造了一个辉煌帝国的文化有什么合理因素,中华民族现代文化转型过程中要合理吸收,重新梳理一种新的文化,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更多是告诉大家我们取得了什么样的文化心态,这种文化心态如何支撑文化和民族走到今天,这个文化并不完全可以一笔勾销的,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本土资源来强身健体。

  主持人权静:刚才杨老师从历史的角度给我们宏大回顾了尤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长安所代表的三秦文化,包括对今天中华民族心理结构深层次影响。接下来我们还是把目光放到这部片子本身,因为在今天晚上就要开始在央视二套经济频道开播了,晚上的播出时间是17:50分,播两集,晚上11点再重播。这部片子网友也很关心,比如在准备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什么困难?怎么克服?

  杨晓民:三秦文化有三点,作为一种纪录片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打通文化散点,每一集里必须寻找文化的线索,串起来来思考。每一集思考的片段、每一集的内容跟大的三秦文化有什么关系,包括当时它所代表中华的主流文化有什么关系,必须从宏大的视野打开。电视还是一个视角、影像,但是毕竟现在是中古史和上古史,不是现代史,资料非常难找,这是最大的问题。因为拍文化片最大的困难就在这里,影像的东西没有基础怎么办?这是很复杂的,这是最大的困难。分散了文明的碎片,碎片没有了,文字只是几句话。

  主持人权静:很难复原。从技术上怎么样保证这部片子成功?比如怎么保证它的唯美性和纪实性的统一?唯美可能更多指画面。

  杨晓民:这部片子不可能用一种非常抽象的概念和画面解说,我们做片子有一定的优势,在于一种思考和语言的优势,肯定我们不放弃这个特征,这是我和我们这个团队的优势,靠思想的牵引和思考来推动我们镜头的发展,是我们的思考和语言来推动镜头的发展。反过来,从纪实的角度来说,纪实从现在开始,原生态怎么办?这里我们肯定把唯美和纪实要融合起来,肯定主基调,靠语言、思想推动逻辑发展,但是语言构造上肯定要考虑适度,从头到尾一气呵成是一个朗诵调还是咏叹调?还要有原生态的当地人的生活。原古的文化通过现代生活的细节,哪怕民俗的展示,手工技艺这些东西,甚至是碎片展露出文化的信息,是一种原生态的,否则就是史实的叙述,没有什么意思,必须保证影像的冲击力和魅力,还有它的叙事方式。

  主持人权静:整个拍摄下来哪些受是让您觉得最深刻?最大的收获又是什么?

  杨晓民:我们最大的收获是我们对民族文化的一种认同。我拍这个片子肯定要查很多资料,思考很多问题,一个真正的人对我们民族的认同感,我们创作本身就是加强了。当然我们也意识到,有些文化有很多不合时宜的东西。所以,我们希望观众通过这部片子来寻找我们民族的根,哪些东西合理,哪些东西是不合理的,我们想展示这些东西。我们在发现、寻找民族从未有过的自由、智慧和自信。我们民族是很自信的,为什么现在反而不自信了?都是说外国的好,虚无主义的观念特别严重。甚至对自己历史是蒙昧和无知的状态。

  刚才说这部片子拍给谁看?我认为没有什么对象,它是最基本的,从学者的角度来讲肯定是太肤浅了,对三秦文化的思考,这是一种大众的影像的东西。可能拍给一些普通观众看,但是学者也会有震撼力。我拍的时候,有很多大学校长打电话给我,说从未想过中原文化有强大的震撼力,因为他还是有新的发现。因为我们现在的观众,无论是大学的老师还是学者,对历史遗忘太久了,甚至对历史几乎是遗忘的状态。在这种历史阵痛下,我们如何来寻找我们文明的碎片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很有意思。

  主持人权静:您怎么看现在的80后尤其是90后的这些小孩子们?我相信如果他们会看到《望长安》这部纪录片,他们会对自己的历史、对自己的文明、过去祖先的辉煌而感到很自豪。但是怎么吸引他们?像80后尤其是90后一批孩子坐下来去看这样一部纪录片?

  杨晓民:网络的时代是迅捷的时代,这种片子,如果正而八经严肃地让孩子们坐下来讨论这个问题,那就不一定有好的效果。考虑到传播效果,拍摄的时候画面上优美一点,同时也不能灌输,也要把一些现代的生活、当代最原生态的生活呈现给大家,使大家有亲近感。传播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现在拍了几部片子都成为乡土教材,比如《徽商》、《徽州》、《河之南》,这些片子当地可以作为教学教材,学校上课的时候播放,这有一个好处,孩子不愿意看历史书,但是把视频资料在历史课上看,学生们愿意看。现在学校教育讲究视频教学、多媒体教学。这种形式,可能通过反复的传播,多媒体教学和网上反复传播来吸引他们慢慢认识自己民族的文化。我们生活在一个文化虚无主义的时代,接受有一个过程,但是不能说完全不可能实现,文化浸润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主持人权静:这个事情我们总要去做。

  杨晓民:对,总要去做,文化建设不可能一下子实现。

  主持人权静:中要有您这样一批知识分子去推动。

  杨晓民:总要有传播者。余秋雨也好,易中天也好,最大的好处就是将学问通俗化,包括百家讲坛,把书斋里的东西讲给大家,他们是一个有效的传播者。我记得有一个人说,百家讲坛把我们观众从小学水平提到初中水平。我们比百家讲坛更有震撼力,因为它有视频。

  主持人权静:把文化的震撼力传播给大众这个效果是一样的。

  杨晓民:对,我们的文化断代太久了,我们的文化传播、普及任务非常重。一个文化混沌状态的人怎么能够反思呢?要知道我们的祖先的生活状态,我们中华文明延续下来,这是了不起的。

  主持人权静:也是把这个当做您的使命。

  杨晓民:作为一个文化人,比如我是一个写诗的,我肯定是一个激进的青年,是愤青,是理想主义者。现在我感觉到人到中年以后,要思考一些东西,建设性地建设我们的文化,不仅是西方文化,还有我们本身文化的资源。

  网友:您是央视的官员还是作家、诗人等一系列的头衔,这么多角色压力您都能做得很好,是什么在支撑您还在如此艰苦的奋斗来做这部《望长安》呢?

  杨晓民:这是一种热情、理想,是一种文化的使命感,我最高兴的是作为一个文化的传播者、文化的使者,把大家本应该知道的一些不知道的东西呈现给大家,我们的使命在这里。我们不像大学的学者,学术的高度我们有,但是我们肯定不是顶端的那部分,我们把这些文化推广开。

  主持人权静:我们是把金字塔的地基做得尽量大一点,不在于那个尖有多尖。

  杨晓民:对,那是专家们的事情、学者们的事情。

  主持人权静:新浪也是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我们把杨老师请到新浪来,就是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您这样子的文化传播者能够在我们的网上跟我们无数网友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把文化的传播跟普及做得更大众一点。

  时间的最后,请杨老师面对镜头再跟我们新浪的网友,也是您的这部《望长安》那么多的观众最后说几句话。

  杨晓民:希望大家记住曾经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生活过,我们曾经有伟大的文明,我们的文明是怎样灿烂的。但是文明还需要复兴,现在走在复兴路上。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创造和发展,现在仍然处于巨大的政治、经济、社会转型期,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要创造出和我们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明形态、文化形态,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几代人的共同使命,我们只是一个参与者。

  主持人权静:好,我们谢谢杨老师,再次给大家预告一下这部大型的电视纪录片《望长安》的播出时间,是在CCTV—2经济频道的晚上17:50—18:50,周一到周五首播,每天播两集,半小时一集。当天晚上11点再重播一次。今天杨老师说了这么多,千言万语不如说从今天晚上开始您认认真真看看这部片子可能收获更多一些。我们谢谢杨老师做客新浪,也谢谢大家的收看。

  杨晓民:谢谢各位网友。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