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券商集合理财贴钱赚吆喝 价格战成主因

  专业人士指出,券商理财应在提高收益上多做功课

  证券时报记者吴清桦

  券商日前发布的集合理财产品二季度资产管理报告,所透露的券商管理人报酬情况让人大跌眼镜———部分券商二季度获得的报酬仅有几十万元或几万元,甚至还有的券商交了“白卷”。其中原因,主要为产品“未实现收益而不提取管理费”的设计,或者是一味打销售价格战。

  统计数据显示,“国都1号”管理人报酬分别为63.38万元,还有的理财产品管理人报酬仅有几万元。

  但上述理财产品二季度管理人报酬并非是最少的———“国元黄山2号”以及今年4月份成立的“东方红4号”管理人报酬均为零。“这意味着,这两家券商从两只产品中没有获得一分钱收入。”一家资产管理人士表示,“而这两只产品给渠道的营销费用、额外激励、投资团队薪酬支出、产品研究和技术投入都得由券商倒贴钱。”

  据介绍,券商从集合理财产品中获得的收入,在资产管理报告中主要体现在“管理人报酬收入”一栏。而“管理人报酬”又包含管理费及券商业绩提成。

  由于销售价格战的蔓延导致了券商管理费收入下滑。据了解,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认购费、托管费均需悉数交给银行,而随着基金、银行和信托各类理财产品抢占营销渠道的竞争加剧,不少券商还需支付额外奖励给银行,这部分费用占资金规模比例一般为0.3%。

  目前,有的券商在管理费率收取上给予投资者一定的优惠,甚至有的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免收管理费。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成立的多只理财产品均收0.8%的管理费,还有部分产品只收取0.67%、0.7%的管理费率。

  深圳一家券商资产管理部销售人士透露,目前,随着银行理财、基金、券商理财产品发行速度加快,作为营销渠道主力的银行,对营销费用要价也“狮子大开口”。“一边是对客户收取管理费认购费的压缩,另一边是营销渠道费用的水涨船高,这让不少集合理财产品经费捉襟见肘。”

  “贴钱赚吆喝”的行为在券商集合理财业务中已经不属于偶然。首支集合理财产品不求收益只求品牌,这在不少券商资产管理部门中已成为共识。

  但是,券商集合理财这种“贴钱赚吆喝”的做法,长远来看不利于券商集合理财的发展。收入的削减,势必让券商在集合理财产品研究和技术力量等方面的投入产生疑虑。

  有专业人士指出,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不应以价格战取胜,更应该在提高集合理财产品的收益方面多做功课。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