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S&ED已成增强中美共同利益平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9日 04:5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战略对话部分第一场会议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美国国务院举行。 新华社图片

  □本报记者 黄继汇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7月27日—28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期间,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主持经济对话,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主持战略对话。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28日表示,尽管美中不可能在所有经济议题上达成一致,但战略与经济对话已成为美中缩小分歧、增强共同利益的平台。他说,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都表达了将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机制置于两国关系的中心的意愿,美中对话正为两国间的积极合作全面经济关系奠定基础。盖特纳强调,国际金融危机清楚地显示,美中经济政策选择不仅对两国经济至关重要,同时对世界经济稳定也非常重要。

  应对危机不能松懈

  盖特纳透露,在第一天的对话中,美中双方都意识到,在经济复苏态势明确后,为实现全球经济均衡、持续增长奠定新的基础至关重要。美中双方都认为目前解除危机应对举措为时尚早,不过盖特纳、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及其他官员都保证,一旦时机成熟,美国退出危机政策的策略将及时到位。他还表示,将与中国讨论如何在全球银行业中给予新兴国家更多发言权,并将讨论维护开放贸易和反对保护主义的方法。

  中国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27日在首轮中美经济对话期间向中外媒体吹风说,中国财政部长谢旭人和伯南克在对话中认为,双方应对危机的行动不能松懈。

  朱光耀说,双方代表在当天举行的“应对金融危机恢复经济增长”专题会上认真评估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措施,并就加强政策协调,把握好政策方向、力度和节奏,确保财政可持续性、防止通胀风险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双方认为,当前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出现了好转迹象,但基础远未稳固,形势仍很严峻,因此应对危机的行动不能有任何松懈。

  美承诺将缩减财赤

  在27日下午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首场以“应对金融危机,恢复经济增长”为主题的专题会上,中方代表团明确提出,希望美国保持金融市场和美元汇率的稳定,从而保证中国在美投资资产安全。

  截至2009年5月底,中国持有约8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成为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国。在被问及是否关心中国在美投资安全问题时,朱光耀表示:“中国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中国政府首先要对中国人民负责,我们当然关心中国对美投资资产的安全问题。”朱光耀说:“我们希望美国经济迅速恢复强劲的发展势头,美国金融市场尽快恢复稳定,我们希望看到美国经济的繁荣……我们当然也希望看到美国的财政赤字能够按照奥巴马政府预计的目标,在经济稳定以后逐年削减,恢复到可持续水平。”朱光耀强调,中方希望美国在经济恢复的过程中,政府的财政预算能够尽快回到正常的框架下。

  美国财政部7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6月30日的2008—2009财政年度的前9个月,美国的财政赤字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财政赤字增加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美国政府推出大规模的刺激经济计划,以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另一方面,美国的税收显著下降;此外,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开支也是财政负担加重的原因。

  美国政府预计,本财年美国联邦预算赤字将达到1.84万亿美元的历史纪录,约为上一财年的四倍。联邦财政赤字在2010年可降至1.26万亿美元,未来10年内每年都不会降至5000亿美元以下。对此盖特纳已明确表示,美国保证在2013年前将赤字降至“可持续水平”。

  美国舆论给予积极评价

  对于此次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指出,此次对话涉及到的战略问题对于美中高层会晤“具有重要作用”,“是在不影响讨论经济问题情况下,重新塑造外交政策”。美国财政部发言人也表示相信,美国国务院加入美中战略和经济对话给这一对话“增添了活力,并且有助于全面提升美中关系”。

  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克里认为,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是促进双方在金融、安全等领域加强合作的最重要的论坛。与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相比,美中之间的隔阂如今已经缩小,但面临的挑战却在增大。他希望通过这种对话,促使美中两国合作引领世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对于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美国商业界代表和企业分析人士表示有信心看到对话取得进展。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艾林·恩尼斯认为,这次对话有取得巨大进展的潜力。美中双方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有望找到共同点。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