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把握中美新对话的战略着眼点

  王勇

  奥巴马政府上任后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正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笔者认为,中美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以及海外市场,战略与经济地位都很重要。所以,双方在此轮对话中,应当把握好战略着眼点,提高对话的战略效率。

  中美经济战略存在差异

  近些年来,美国极力强调用经济战略来指导美国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经济战略就进行了新的调整。首先,发挥美国固有的农业优势,特别是充分发挥已经形成的生物科技优势,推动价值重心向第一产业转移。其次,重建美国新型制造业,发挥美国的科技优势,特别是充分发挥美国已经形成的环保技术和信息技术优势。再次,积极推动技术和资本移民的人口政策,将高端的人才和无偿的资本引入美国,保持并强化国际竞争优势。最后,实现石油美元向碳美元的转变,重新确立美元的强势地位。美国人对货币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确保美元超级国际货币的地位,是美国经济战略的制高点。

  中国的经济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的战略优势是比较优势、大国综合优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优势以及后发优势等。当前,这些优势,只要是能够顺利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就能够确保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不断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展望未来,中国经济战略需要完成两次转变,一是从规模增长型向质量进步型的转变,二是从质量进步型向创新福利型的转变。

  由于中美经济战略存在着差异性,也就存在着互补性;而有了互补性,就有了合作的基础。那么,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为中美之间架起了一道协调与沟通的桥梁,双方应共同努力,力争实现“双赢”。

  对话应坚持就实避虚

  鉴于布什政府时代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已经成功举行了5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这次奥巴马政府时代中美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就应当着眼于就实避虚,多增加对话的“含金”成分。这里所指的“实”,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当前,金融危机造成的美国巨额财政赤字再加上美国失业率、消费者信心指数等关键数据还在继续恶化且超出预期,使得未来美国宏观经济风险加大,尚难判断美国经济年底是否能走出谷底。而目前,中国经济虽然已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但要实现“保八”的经济增长目标,还必须要依靠美国市场逐步活跃,以扩大外需。所以,双方当务之急是要通过这次对话,共同推动落实G20经济峰会和G8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所达成的共识,尽快恢复市场信心,遏制金融危机进一步向实体经济的扩散和蔓延。

  加强新能源和环境领域合作。奥巴马上台后,一改布什政府的能源政策,表示将在未来10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的研究,以减少50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美国在面临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和财政赤字猛增等诸多问题之际,依然将能源产业的转型和发展置于重振经济的核心,其战略之举令人敬佩。美国的能源和环境技术优势十分明显,中国正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市场需求很大,中国也在制定新能源发展战略。希望双方能在这次对话中,共商开展更密切技术合作的大计,加大美方对中方的技术转让力度,采取更加具体的措施,推动能源和环境领域实质性合作。

  共同反对投资贸易保护主义。通过对话,加强双边投资保护,有利于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见的投资环境,促进双边投资健康发展。去年12月初,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这次对话,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本着平等互利、合作双赢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各自国情和照顾彼此关切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谈判进程。另外,公平、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有利于促进中美乃至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符合各方利益。中方与美方应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坚定支持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复谈幷取得全面、均衡成果。

  美方会敦促中国继续增持美国国债。美国财政部7月13日公布数据显示,本财政年度的前9个月,美国联邦财政赤字已达1.086万亿美元,为上一财年同期的3倍多。根据奥巴马政府的估计,在本财年结束时,美国联邦预算赤字将达到创纪录的1.84万亿美元。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美国政府迫切希望像中国这样的国际储备大国能够进一步增持美国国债。而目前,从多个层面分析,继续增持美国国债仍是中国政府外汇储备投资的重要选项,而且或会成为确保这次对话能够获得圆满成功的“战略筹码”。

  “虚”的就是关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尤其是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问题以及人民币升值问题。

  应该说,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共识,但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是一个全球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期内美元的霸权地位难以撼动。这不是中美双方能够在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在这方面多浪费时间。

  关于人民币升值,中国坚持慎重有序地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政策,在人民币汇率改革中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这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另外,目前,人民币升值已不再也不应是美国政府紧抓不放的问题,中国政府也不希望听到对人民币有更多的指责之声。所以这次对话中,这个话题可能仍会触及,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高级培训师,经济学博士)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