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民生再融资又怎样

  史尧尧/文

  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民生和浦发银行,经营中并无特色,在暂无明确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即使它们再融资成功,投资者也无须对随后的经营和业绩增长抱有过高期望。

  浦发和民生,两家老资格上市银行,过去几年资产和规模发展十分迅猛,目前总资产均已突破万亿元,与资产扩张的精彩相比,银行的经营就显得过于单一和平淡。但两家银行对再融资的兴趣颇大,民生H股融资已成定局,浦发也不甘落后。

  近日有媒体援引浦发银行深圳分行行长兼香港代表处首席代表宗乐新的话,浦发银行年内会通过定向增发以及发行次级债的方案,合计增资300亿元,但这些资金只能满足今年业务扩充后的资本金需求。下一步,浦发行将计划在H股上市。

  除了再融资外,两家银行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领先全行业的高额员工工资,根据2008年年报显示,浦发和民生的员工年人均工资分别为45万元和40万元,分列上市银行的第一、二位。

  两者的盈利模式均为靠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张而获取更多的利息收入。民生仅倚靠高加权风险资产提高资产收益率,浦发则以高财务杠杆支撑并无亮点的资产经营组合。虽靠一味吹大资产的规模,可保证业绩的旱涝保收,但相对平庸经营模式无法支撑高于行业平均的估值水平。它们需要不断向市场再融资,补充单纯规模扩张导致大量消耗的资本金。 融资仅为调整财务杠杠

  2008年,浦发银行的ROE高达35.8%,在所有上市银行中最高,似乎能与最高员工工资相匹配。但从具体数据看,高ROE更多是拜高速资产增长和财务杠杆所赐。

  浦发银行2008年的总资产增长率高达43.1%,大大高于其他四家资产过万亿(招商、中信、民生和兴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17.5%的平均水平。32倍的财务杠杆更为上市银行之最,直接支撑其高额ROE。

  “如果不是将员工工资拨计至45万元(其中有78%左右记在应付款项中),ROE将至少在40%以上。”一位分析师分析指出,这要比2007年上涨接近100%。

  对于浦发来说,这么高的平均ROE简直是银行业的奇迹,但这么高的数据不可持续。按照浦发的发展模式看,只有先增加资本金,再拼命放贷款,要不然数据会非常难看。

  “在业务模式上,浦发银行更多的是以国有大型银行的经营模式为样板发展的,但市场占有率和话语权的不足直接拖累了业绩的增长。”上述分析师表示。

  按此模式,浦发的发展逻辑就是“高资产增速—高财务杠杆—高ROE”的路径,不过,浦发有如此之高的ROE,为什么它还热衷于向市场融资呢?

  既然有远高于业内平均水平的ROE,那么它通过一两个季度的累积也就可以阶段性达到监管的资本充足率指标了。

  如果仅仅因为资本金不足就随时向市场要钱,这对那些一直在经营上保持克制而没有单纯追求资产扩张的银行是很不公平的。

  如此看来,浦发银行的高ROE是完全建立在高财务杠杆基础上的,它的业绩增长主要依靠高财务杠杆的运作而获取。

  得益于股东和地域背景等良好的外部条件,加上国家建立上海金融中心的战略,使浦发的融资比其他银行有更多便利条件,也使得浦发的以“高财务杠杆”为核心的盈利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继续维持下去。

  不过,定向增发的停滞不前,使得一季度核心资本充足率仅为4.84%的浦发银行必定放慢其资产扩张的步伐,这使得对浦发银行2009年的业绩判断持谨慎态度,除非再融资成功又获得高财务杠杆的有力支撑。

  综合测算和预估,2009年浦发银行的净资产回报率将降至24%左右,财务杠杆降至26倍左右。而如果再融资无法顺利进行,此两项数据将可能被迫再降。

  而浦发银行畸高的员工工资也极有可能成为其调整财务杠杆的工具。如果浦发银行违背银行监管数据而一味放贷,这肯定是不行;但是如果只考虑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数据而不能提高资产规模,那么它的资本充足率数据将下降得非常迅速。如果不想资本充足率迅速下降,在不降低拨备率的情况下,最可能调节的就是“应付工资”了。 民生高工资与效益无关

  民生银行再融资却是另一个版本的故事。

  由于民生银行一季度并未在报表中披露其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所以它现在对再融资究竟有多么急切市场不得而知。

  从民生内部了解的信息显示,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内部管理,即缺少一个能提升管理水平的大股东。本来此次H股再融资,民生完全可以考虑借在香港首次公开发行期间引入合适的境外战略投资者,这一计划本可在2005年就已经实施了,最终由于内部股东利益平衡因素未果。

  据民生银行一高层人士透露,民生银行此次H股融资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可能性很小,一方面没有特别合适的金融机构,此外一些民生银行的老股东恐怕也不愿意引入。故“虽然有这样的愿望,但不具有操作性。”

  一些市场人士表示:“对此不知道应该或者是想要说些什么。只希望大股东们为银行的发展齐心协力,不要重蹈2005年香港上市的覆辙。”

  就民生与浦发银行的贷款结构来看,从商业、企业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和消费贷款的各项占比来看,几乎完全一样。截至2007年底的总资产也是旗鼓相当。但因股东的差异和投资策略失误(陕国投、美联银行),进入2008年之后,民生银行的发展急转直下。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财务杠杆从37%(2006年)急速下降至18.8%(2008年),下降幅度接近100%,ROE也不断下滑。

  “股份制银行在抢资源、抢地盘上的经营策略都非常激进,但民生银行管理层明显在财务运作和资本运作上缺乏类似于深发展那样的智慧。”一位基金经理说。

  他表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富人的财富一开始都是从一点一滴积累开始的。如果业绩不是很突出的话,一开始应该要节俭持家,但民生的员工工资水平在业内并不低,去年仅次于浦发位列第二,但它的业绩增长只在中游水平。

  截至2008年底,民生银行的分支机构数量远远低于兴业和浦发银行,但其员工数量却高于前两者的人数。如果测算每位员工创造的净利润,在五家过万亿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民生银行人均创造净利润为39万元,仅为浦发银行69万元的56%,在所有股份制银行中排名最后一位。

  民生的ROE在业内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与其资产扩张速度不相符,这里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较高内部管理成本和人工成本拖累了其业绩的增速,在人均员工创造收入与浦发相差不多的情况下,由于高管理成本和低资产运营效率的影响,高速扩张的资产规模并未给其带来高业绩增长。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