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阳光私募离资产管理公司还有多远

  在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几乎是国有公募基金一统天下,而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则是极少被提及的名词。但在眼下,这个名词已经成为石波、吕俊、罗伟广等阳光私募大佬所追寻的目标。

  作为一个诞生仅有几年的行业,阳光私募却经历了海外资产管理者数十年才能见到牛熊变换,如今这个在金融海啸中幸存下来的群体所做的事情正被市场重新认知。尤其是部分明星私募基金总资产进入“10亿元”级俱乐部后,通过在规模上的扩张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丰富的产品线也奠定了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在潜在客户群体的培养建立方面,它们也与银行、券商、第三方理财机构紧密合作,共同搭建起一个完整的产业环境。而这些也恰是阳光私募能够区别于民间代客理财的要素所在。

  可以说目前的阳光私募已有了一个资产管理公司的雏形,但要实现向真正的资产管理公司演变,国内的阳光私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积累。

  那么什么才能够算是真正的资产管理公司?有着海外对冲基金从业经历的美国机构投资者协会会员,美国投资策略有限公司投资部总裁迈克·吴认为,这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有效的资金运用管理,风险控制把关,成长股研发平台。迈克·吴认为,这三样,前两样具备的国内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凤毛麟角,第三个,却是至今未见。

  迈克·吴解释,一个真正的资产管理公司的研发平台规模要超越操盘人员和销售人员,到目前为止,在国内,除了看到公募基金和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有这样的雏形,至今没有任何一家民间资产管理公司有上规模的大型A股研发平台,所以严格来说,只能是单兵或者是多兵炒股,谈不上立体化投资,这个基本上也是受制于大多数资产管理公司的自有资金太少,还处于原始积累过程中,当然设计大型研发平台的人才也十分缺乏,即使是在美国,具备大型资产管理研发平台的人才也不会超过20个。

  (张 宁)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