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产能过剩并不阻遏通胀形成和发展

  ⊙苑德军

  

  如果说前几个月人们还在为通缩压力不减倍感忧虑的话,那么,现在人们该为即将到来的通胀担忧了。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伴随国际金融危机的恶化,我国经济下滑态势明显,物价也从此进入下降通道, CPI和PPI的月度增长率持续为负。对此,一些专家学者甚至认为我国已进入通缩时代,主张把宏观政策的重点放在防通缩上。其实,中国经济运行中的通缩压力并非像一些人渲染的那样严重。两个主要物价指标持续负增长,固然与经济减速带来的需求下降有关,但主要是受制于翘尾因素。而且,由于一些导致通胀的因素或是已经现实存在,或是正在慢慢滋长,因而经济运行中的通胀压力实际上要大于通缩压力。在去年12月和今年年初,笔者多次撰文提出,通缩压力实不足惧,中国经济的现实威胁,不是通缩而是逐步增强的通胀预期,过分夸大通缩压力会模糊政策决策者的调控视线。现在看来,CPI和PPI 6月继续负增长,而且未来一、两个月内CPI和PPI仍有可能为负,但通胀压力正在加大,通胀渐行渐近。

  现实的通胀压力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美元贬值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国内信贷超常增长带来的货币供给压力。

  尽管美元走贬的道路会有起伏,但贬值趋势是无法逆转的。尽管美国财长盖特纳多次表白“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尽管美元走势要受制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与美国的政治博弈,但美元贬值对美国利大于弊,更符合美国利益。弱势美元不仅有利于刺激出口,而且会大大降低美国的总体负债水平,实现财富有利于美国而有害于他国甚至整个世界的再分配。因此,美国政府有充足的政治与经济动因推动美元贬值,向世界输出通胀。所以,美元的继续贬值是可以预期的,尽管一定时期内贬值的幅度很难断定。

  还应看到,美国和欧洲经济有可能在明年年初和年中分别摆脱衰退走向复苏,自然,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也将显著扩大。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今年全球对原油的需求将减少2.9%,而明年将恢复正常增长。显然,美元贬值和大宗商品需求回升所带来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必将成为我国新一轮通胀的主要推力和策源地。

  今年上半年史无前例的贷款超常增长,导致了货币供应量的迅猛扩张, M2余额高达56.9万亿,增长了28.5%。货币供应量的迅猛增加,必将引起货币和商品的对应关系失衡,并引发资产价格泡沫,拉动物价总水平上涨。

  当然,除上述两大因素外,国内粮食价格环比连续5个月上涨,未来农产品价格存在持续上涨空间;企业生产成本中的劳动力成本和环保成本将上升;资源和能源价格改革措施已经并且还将陆续出台;这些因素也必然会对未来物价上涨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

  时下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我国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通胀的压力不大。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也是有害的。在我国,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正成为常态。尽管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对物价有向下拉动的作用,但它并非是影响物价的主要因素,其不能阻遏通胀的形成和发展。上一轮通胀就是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生成的。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物价的影响因素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了。国际因素对物价上涨的拉动作用,有时可能超过国内因素。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就是上一轮通胀的主因。

  笔者估计,CPI 在今年9月以后将会重拾升势,明年2月以后上升速度会加快。尽管经济运行中存在较强的通胀压力,但考虑到经济回暖的基础尚不牢靠,目前还不宜改变货币政策的方向,也不宜采用提高利率这种价格型政策工具操作来收缩货币供应量。中央近日连续发出信号强调延续既有政策,显然对此有充分估计。不过,在这种情形下,央行可以通过发行定向票据、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来微调。

  (作者系中国银河证券公司高级经济学家、博导)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