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江苏证监局发布典型案例警示炒股陷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4日 11:02  扬子晚报

  编者按 :今年以来,股市屡创新高,散户再度热情高涨,投资者开户数迅速增加。截至6月底,我省证券投资者开户数达到560万户。一些非法机构及个人,利用部分投资者急于赚钱的心理乘虚而入,以高额回报为诱饵,以所谓“权威机构”、“内幕消息”等为幌子,开展形式多样的非法证券活动,给投资者造成较大的损失。为深入揭示非法证券活动的本质,帮助广大投资者充分认识非法证券活动的欺骗性和危害性,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昨天江苏证监局发布了一批典型案例及相关对策,以警醒投资者。

  15天投资翻番?资金被卷人去楼空提示:警惕高收益理财“画饼”

  ■典型案例

  案例一:张先生无意中在一家知名门户网站发现名为 “某投资理财有限公司”的网页链接,在这家公司的网页上标有中国证监会等国家部委的电子印章,感觉比较权威,再看看以前推荐股票的骄人成绩,张先生动心了。

  张先生去电咨询,一位姓何的人称,该公司保证高级会员在15天赚到与投资额一样多的钱。并称他们有内幕信息,紧接着一句“赚不到钱退款”的承诺,使张先生仅有的一点顾虑也打消了。于是,张先生向这家公司汇去了6800元,成了该公司的高级会员,随后该公司又以交押金、代为买进股票为由,让张先生先后汇去了总共28万元。但是,几天后,张先生突然发现该公司的网站关闭了,便立即报了案,可该公司早已人去楼空。

  案例二:2006年,何小姐加盟成为某投资顾问公司会员。一年后,该公司一位自称调查员的罗某打电话给何,称该公司“总经理”王某准备亲自“操刀”帮前两年业绩欠佳的会员翻本。但只有50名高级会员才有资格参与,因何小姐符合贵宾条件,让其先交10万元作为“保证金”。随后给了一个户名为黄某的银行账号。何小姐此后向该账户汇入5万元。不料黄某收到款后称其他会员都汇入保证金15万元,如果其不汇入全额保证金就取消其理财“资格”。无奈,何小姐再于当日和次日分别汇入黄某账户5万元,但在此后再也无法联系上罗某及黄某。直至何小姐前往该公司所在的写字楼,得知公司已搬走才发现自己受骗。

  案例三:2008年初股民王某经朋友介绍认识李某,杨某自称是某投资咨询公司经理,擅长炒股。于是王某就与某投资咨询公司签订了《客户合作合同》,并将自己的账户密码告诉李某,账户内有30万元,由李某下单进行操作。合同约定,某投资咨询公司承诺承担保本义务,如有收益,双方利润分成。到10月份,王某账户内的股票市值由30万元跌至10万元。此时,王某发现李某已经联系不上,某投资咨询公司也不知去向。

  ■骗局特点

  无资质以高回报诱人

  近期,非法委托理财现象有抬头趋势。犯罪分子未经法定机关批准,利用互联网非法向社会公众从事委托理财业务。这些非法机构通常采用公告、广播、短信、电话、说明会、联谊会、推荐会、朋友介绍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诈骗群众钱财。

  非法委托理财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委托理财的主体并不具有法定的理财资质。这些机构大多以“投资顾问公司”“咨询管理公司”等为名,但事实上并没有取得证监会营业核准,属于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机构。二是在作案手法上,均以确保高额回报为诱饵,招揽会员收取高额服务费和投资款。

  ■防范对策

  需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

  投资者要提高识别能力,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主要看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其从事的理财活动是否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准。还要增强参与非法证券活动风险自担意识。非法证券活动是违法行为,参与者投入非法证券活动的资金及相关利益不受法律保护。因此投资者一定要认真识别,谨慎投资。

  总监指导炒股,会员亏了十余万提示:非法投资咨询花样翻新

  ■典型案例

  案例一:2008年5月,王某在某电台股评节目中听到某咨询公司提供股市分析和咨询服务。王某拨打了该公司的咨询热线,在与业务员多次电话沟通后,得知该公司有专门的炒股专家团队指导股民炒股,这些专家都有多年经验及可靠的内幕消息来源,只要缴纳一定服务费就能成为会员,由资深专家指导炒股,周收益15%以上。在业务员的多番鼓吹下,王某缴纳了服务费8868元,成为了他们的初级会员,由一名高老师指导炒股。第二天,王某接到高老师电话,按照高老师的指导,以11.43元的价格买进18000股保定天鹅。随后几天保定天鹅一直走跌,最高单日跌幅8%,王某致电高老师,高老师解释称,这是机构在打压吸筹,我们有内幕消息,公司要重组,这只股票会涨到15元。随后几天该股票一直没有上涨的迹象,王某再次致电高老师,发现电话已经停机。王某找到咨询公司,咨询公司的业务员称高某已被公司开除,为了弥补王某的损失,公司以优惠的价格将王某升级为高级会员,只要再缴纳5000元就能享受到价格38868的高级会员的待遇,由公司总监亲自指导炒股。王某在缴纳了5000元之后成为了该公司的高级会员,可是这不仅没有给他带来任何收益,反而使其在股市当中套得更深,王某在该咨询公司的指导下,先后亏损了十万余元。当王某想找公司赔偿损失时,该咨询公司早已人去楼空。

  案例二: 2008年7月,宿某在电视上看到某炒股软件,拨打了电视上的电话,销售该软件的某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员张某称该公司是一家有实力的私募公司,有大量的资金运作拉升股票,公司的操盘团队可以指导客户操盘,保其稳赚,只要购买软件并升级为他们的会员就可以获得相应服务。宿某听信了张某的宣传,当即购买了该软件,并缴纳了12000元的会员费。在这之后,宿某在张某的指导之下炒股,但是每次都是高价买进低价卖出,损失很大,他找到公司要求赔偿,公司称其只销售软件,对于指导炒股一事并不知情,这只是张某个人行为,张某早被公司开除,行为与公司无关。而此时,宿某已经根本无法联络到张某,软件费、会员费以及股票亏损都找不回来了。

  ■骗局特点

  有偿咨询花样繁多

  1。非法证券投资咨询均未取得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批准。

  2非法证券投资咨询为有偿的经营行为。从事非法证券投资咨询的公司或个人,往往以推荐股票为名,向投资者收取会员费、保证金、咨询费或者出售炒股软件等,或者约定从获取的利益中分成的方式向客户收取费用,是一种典型的经营行为。

  3。非法证券投资咨询的手段花样繁多。如通过广播电视股评节目吸引投资者注意,开展非法投资咨询;通过建立网站、博客、QQ群等招收会员推荐股票;出售炒股软件为名实施非法证券咨询等等。

  ■防范对策

  投资前先确认对方资质

  投资者不轻易相信任何可疑网站、陌生电话、手机短信发来的投资理财广告,不随便泄漏家庭、身份及财务等相关基本资料信息。有证券投资咨询和委托炒股意向的投资者,请先到网上搜索,或咨询证券监管机构、证券业协会,核实所托公司是否合法注册。

  鼓动员工买卖原始股,皮包公司敛财千万提示:防范原始股骗局

  ■典型案例

  案例一: 2006年5月,都某等五人加盟上海中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并以上海中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名义在镇江设立分公司,准备代理销售非上市公司股票。公司成立后,在镇江招聘10多名业务员,业务员即按照事先安排的电话号码分区、分片逐个拨打,为了业绩提成不惜采取蛊惑人心的宣传手法吸引客户。客户到公司后, 都某等人以公司高管的身份亲自宣传“四川春飞”、“四川银发”、“西岭科技”、“富华实业”等股票的“高额回报”和“无风险”。经公安部门核实,该案涉及镇江受害群众32人,涉案金额104万元。

  案例二:应届毕业生杨某通过招聘会顺利应聘到一家名为美国第一联邦集团公司北京代表处的外资金融公司。进入公司以后杨某便被告知,可以享受一项福利:以内部价格——每股6元购买西安交大长天的原始股,由于同事都买了,杨某用父母的20万拆迁款购买了该股。同时,杨某的工作主要就是负责推销该股,卖得越多提成越高,杨某便将该股介绍给所有亲戚朋友。事实上,美国第一联邦集团公司只是一个美籍台湾人成立的皮包公司,其北京代表处经营证券业务的行为也没有经过证监会的批准,而西安交大长天也根本不具备在美国上市的条件。该案主犯通过内外勾结的方式,疯狂敛财1000多万。

  ■骗局特点

  戴上“合法”面具挖陷阱

  从证监会查处的案件和接到投诉举报的情况看,“原始股”骗局一是称公司将要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诱使投资者购买其股票;二是称发行股票已获政府部门批准,甚至伪造有关批准文件,骗取投资者购买其股票;三是以发行原始股的名义与投资者共同发起设立股份公司;四是以增资名义或以大股东转让股份的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以广告、信函等公开方式或变相公开方式募集资金或高价转让股票;五是以“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产权经纪公司”等为名,未经批准便向社会公众非法买卖、代理买卖未上市公司股票;六是以给境内企业提供境外上市服务为名,一些所谓的外国资本公司或投资公司驻中国办事处未经批准便向社会代理买卖未上市公司股票;七是未经证监会核准,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或者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后股东累计超过200人的擅自公开发行股票的行为。

  ■防范对策

  证监会核准文件定真假

  (1)如果股票发行、或者转让采取了广告、发布会、说明会、网络等公开方式,就要看是否取得证监会的核准,如果没有证监会的核准文件,就可判别是非法发行股票;(2)看股票的发行、转让活动是否具有上面介绍的非法证券活动的形式和特点;(3)看中介机构从事证券承销、代理买卖活动,是否取得了证监会批准,投资者应在合法的证券经营场所和机构依法认购和转让股票;(4)千万不要相信任何“高额回报”,投资股票要进行冷静分析,避免上当受骗;(5)当您遇到判断不清的问题时,可及时向当地证监部门咨询。

  原始股骗局在各地都时有发生,并且隐蔽性强、手法多样。投资者在购买非上市公司的股票时,一定要增强风险意识,不要心存侥幸。郑坚 张叶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