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巴克莱集团首席执行官讲述 出售BGI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朱周良

  

  

  在国际基金业,有一宗巨型并购交易近来格外受到关注。上月中旬,巴克莱集团宣布,将以约135亿美元的总价,把旗下资产管理业务——巴克莱全球投资者(BGI)的多数股权出售给美国资产管理巨头贝莱德。

  上述交易成就了贝莱德,后者凭借近3万亿美元的资产管理规模,一跃成为全球基金业新老大。不过,对巴克莱集团来说,狠心让出BGI这块“肥肉”难免有些令人惋惜,毕竟,管理着近1.5万亿美元资产的BGI是资产管理业内最响亮的品牌之一。

  巴克莱为何“忍痛割爱”?趁着近期该集团全球CEO韦骏贤(John Varley)到访中国之际,上海证券报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听他讲述出售BGI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朱周良

  

  上海证券报:巴克莱刚刚宣布出售资产管理业务子公司BGI,这笔交易是出于什么考虑的?

  

  答: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之所以出售这个业务,我们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

  第一个原因涉及到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在最近一两年当中,我们内部形成了一种共识,即认为到了一定的阶段,BGI最好的老板将不再是一家银行,就像巴克莱一样。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资产管理行业的很多客户,都希望资产管理公司是独立于银行之外的。如果看一下1998年到2008年这10年间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我们就可以发现,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所管理资产的规模,其增长速度两倍于银行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

  第二个原因和我们巴克莱自身有关。大家可能知道,在美国有法律规定,如果银行和投资管理公司同属一个集团旗下,两家公司要在业务上互相合作必须受到一定的限制。

  就BGI而言,本身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股票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在我们巴克莱集团旗下的投行业务规模还比较小的时候,巴克莱银行和BGI的关系还不是太大。可是现在,巴克莱已经成为股市方面最大的投行了,所以如果这两家机构因为法规的约束而不能直接合作的话,双方的机会成本将明显增加。

  所以,我们出售BGI的业务主要是出于以上这两个原因。但是大家也不要忘记,我们也不是百分之百退出,我们将继续持有扩大后的贝莱德投资公司20%的股份。

  

  

  上海证券报:巴克莱一直都比较看好亚洲市场,那么在收购雷曼兄弟时,为什么你们只买了北美业务,而没有收购亚洲和欧洲业务?

  

  答:我想先介绍一个背景。我们巴克莱一贯的做法就是,把战略和经济效益放在一起谈,从来不将这两者分开思考问题。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我们考虑收购某一个业务的时候,我们除了考虑战略上的意义之外,我们还必须能够看到收购这个业务有经济上的效益。

  具体到雷曼兄弟的收购而言,当时我们看到,我们可以按照股东认为非常好的条件收购北美的业务。可是雷曼在欧洲、亚洲的业务则不是这样的。

  具体来说,当时我们有一个主要竞争对手,为雷曼在欧洲和亚洲的员工开出的就业条件,从我们的角度上来思考,我们认为是过于优厚的。

  您讲得很对,我们确实非常希望在亚洲,包括在欧洲,能够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在股票、企业收购、兼并方面的业务,因此我们正在已扩大北美业务的基础上,在其他地区增聘大量员工,从而增强我们在亚洲和欧洲的业务。

  

  

  上海证券报:在2007年国开行入股之后,巴克莱股价已下跌了超过一半,您怎么评价这样的状况?另外,BGI出售以后,会对你们与国开行的合作产生什么影响?

  

  答:我们非常重视与国开行的合作,他们是我们的大股东,我们之间的合作也是非常广泛的。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股票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所以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就是,尽量让我们能够盈利,通过稳定的业绩表现,让市场以后为巴克莱的股价定出更高的价值。我个人也深深感觉到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定要让国开行的投资,经过时间,能够产生非常好的回报。我们会非常认真地来对待我们这种责任。

  我刚才也讲了,我们出售BGI以后,将继续作为贝莱德全球投资管理公司的股东之一,也有非常强的战略合作关系。当然,我们也希望让贝莱德和国开行合作,并且可以合作得很好。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很多其他方面不断地和国开行开展合作,最好的例子就是在商品和风险管理方面。

  

  

  上海证券报:能否谈谈您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看法?金融业危机的发展到了什么一个阶段?

  

  答:首先我想说,不管用任何指标衡量,过去一年半都可以说是全球金融业历史上前所未见的特殊时期。

  由于这样特殊的形势,很多金融业高管往往都会侧重关注解决短期的问题,不断应对市场错位的影响以及应对经济条件不断恶化的问题。但我要说的是,越是这样的时候,越必须清楚自己的目标。从2007年危机爆发以来,我们就定下了非常清楚的目标,到现在一直没有改变:第一,聚焦于客户;第二,管理好风险;第三,保持好的战略势头。

  在金融服务业,最近两年是我们任何人所经历过最惨痛的时期。但到了眼下,我想有些积极的信息表明银行业的问题,至少最糟糕的部分已经属于过去式了。

  但是实体经济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并且已经影响到了巴克莱所在的大多数地区的实体经济。很多经济体都已经进入了衰退。我想就实体经济而言,最严重的问题还在前方,还没有出现。

  这次的危机给人的感觉是深刻和长期的。但是世界各地的政府和央行所采取的大力措施,将在一定的时候帮助稳定经济和推动增长。在这方面,中国政府做得特别好,中国采取了很大胆的举措来确保经济发展不致偏离轨道。但是在全球很多地方,公司倒闭不断发生,失业率也不断攀升。我们不得不承认,未来一段时间仍将非常困难。

  

  上海证券报:您如何评价巴克莱集团在这次危机中的表现?

  

  答:最近两年,世界上几乎所有大银行的股东都经历了剧烈的波动,巴克莱也不例外,对此我也深表遗憾。

  当然,我们自身无法控制公司的股价,因此我们只能集中精力去控制我们所能够控制的东西,即自身的财务表现。也就是说,我们要集中力量来提高业绩,让市场以后能够为我们的股票定出更高的价格。最好的方式就是能够创造出强劲的财务表现。

  那么我们这方面究竟做得怎么样呢?在2007年、2008年直至2009年的第一季度,我们都是有盈利的。2007年的盈利达到71亿英镑,2008年为61亿英镑。最新公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业绩为盈利14亿英镑,同比增长15%。众所周知,在这次危机中,世界上很少有大的银行能够在整个危机过程中保持盈利。

  刚才谈到我们三个重要目标中,第三个目标是要保持战略的势头。在危机之中,我们努力拓展在英国以外的分销网络,现在我们境外的网络规模已经超过了在英国境内。我们收购了俄罗斯和印尼的银行,在北美收购了雷曼兄弟,从而让我们的投行业务上到新的层次。在英国国内,我们通过收购进一步扩大了已有的信用卡业务。

  所有这些努力都说明了我们的战略,即要进一步分散我们的业务,用两条腿走路,既有我们自身的有机增长,也有各种收购。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我们的资本状况不断改善。2006年年底时,巴克莱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大概在5%。而到今天,由于我们募集了资本,并且出售了部分业务,加上最近两年的盈利,使得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了8%。

  在这方面,很重要的一块是我们的收益表现,在2008年和2009年我们成功地实现收益不断增长。这样的表现在非常困难的市场环境下来之不易。比如,2009年第一季度我们的收益同比增长了40%左右,主要靠的是我们的业务分散和走向国际的战略。

  

  

  上海证券报:我注意到最近有消息说,巴克莱有意进一步扩大亚太地区的业务,能否谈谈具体的计划,特别是在中国。

  

  答:展望未来若干年,世界上很多的机会都会出现在亚洲。我们在亚洲雇佣的人数已经超过7000人,而我们巴克莱重要的地区枢纽则设在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巴克莱投行业务的银行家们也在中国各地为客户提供融资、风险管理和咨询服务。我们在北京、上海都有业务,我们希望在未来一年中进一步增加和发展我们在这两个城市的商业平台以及雇佣的人数。

  我们与国开行和新华信托的合作开展得非常顺利,我相信这次通过赞助世博会英国国家馆,巴克莱在中国的知名度会进一步提高。

  巴克莱集团已有300多年的运营历史,贯穿着这300年,我们成功的一条主线就是与客户的良好关系。我们深知,我们所服务的中国客户有很多选择,很多银行愿意和他们合作。所以,为了向我们的客户表示出高度的尊重,最好的方式就是为他们提供最好的人才和最好的服务。

  这一次我本人非常高兴来到上海,在此期间将与我们很多客户,包括政府官员和监管部门会面。我们也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政府支持巴克莱银行提出的开展人民币业务的申请,我们期待早日可以拿到许可。我还会和上海2010年世博会英国国家馆的团队见面,大家可能已经知道,巴克莱是英国国家馆唯一来自金融服务业的赞助商。

  ■人物简介

  韦骏贤(John Varley),生于1956年4月,已婚, 育有一对子女。1995年至1998年出任巴克莱集团资产管理部门主席,1998年至2000年出任巴克莱集团零售金融服务部门行政总裁。1996年9月加入集团执行委员会,并于1998年入选董事会。2000年至2003年,出任巴克莱集团财务董事。2004年1月1日起,出任集团副行政总裁。2004年9月1日,正式获任为巴克莱集团行政总裁。韦骏贤同时还是阿斯利康制药公司的非执行董事,以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国际顾问专家小组成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