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资产型通胀无近忧有远虑

  证券时报记者岩雪

  美元持续贬值、货币供应量激增是否会造成全球性通货膨胀?国际市场上多个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暴涨,通胀会否更快来临?虽然由一般性商品价格的上涨引发通胀不足为虑,但此类资产性通胀却是虽无近忧,却有远虑。

  何为资产型通胀?专家给出的解答是:在金融危机发生前后由政府调控的个别行业过热而产生的比如石油、金融地产等行业的价格上涨,可以定义为资产型通胀。

  今年我国通胀压力尚小

  最近几个月,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一路上扬,特别是石油、黄金等出现了大幅上升,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石油,在3个月内从不到40美元一度飙升至70多美元。虽然总体来说,中国经济从第一季度开始出现反弹和复苏,但一个严峻的现实是,目前大部分产业产能过剩或者说需求不足,这也是导致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最近几个月以来,CPI和PPI同比连续双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充裕的流动性推动下,这种情况难以持久。对CPI走势持乐观派的“阵营”认为,在未来两个月内CPI很有可能出现拐点,即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实际上,由于信贷投放和全球性流动性泛滥,多数专家对未来通胀的担忧要远超通缩。而相对悲观的“阵营”则认为,今年11月,CPI将由负转正,2010年CPI将升至3.5%—5%。

  CPI到底何时转正属于时间上的分歧。虽有充裕流动性这一推动通胀的因素,但考虑到整体性的需求不足,更多的经济学家认为,今年的通胀压力尚小。

  资产价格飙升引发通胀隐忧

  目前国内之所以出现通胀的预期,主要是基于上半年信贷大幅扩张可能带来的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忧虑。经济学家的担心也并非没有来由。今年1至5月,信贷增长额度高达5.84万亿的天量;国内国际资本市场也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上证指数已轻松越过3000点大关。

  在市场需求并没有大幅增长的前提下,原材料价格短期飙升的合理解释就是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这与政府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应对金融危机、不断提升流动性不无关系。而股市楼市的回暖,很大程度上不仅仅是基于对经济基本面的乐观判断,更多的还是对通胀的长远预期。

  目前,虽然对通货膨胀的隐忧在经济学家中比较普遍,但这更多是一个长期概念。对于当前经济形势下不断出现的贷款“天量”,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今年暂时不会构成通胀。北京大学教授宋国青表示,行政命令导致信贷增加的问题的确存在,但目前看来不是很严重,基本是企业和银行主动的行为。

  宋国青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将呈高增长、低通胀局面。他预测,2010年中国GDP增长10.9%,CPI全年为1.5%。不过,前提是“政府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正确的宏观调控”。

  但如果政府调控不及时,宋国青预计10.9%的GDP预测有可能面临上调的压力,“通胀率倒是没有太大的上调压力。”他指出,根据过去的经验,在出现较高的通胀之前,就一定会出现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假设2010年下半年CPI超过3%,那么当年上半年GDP增长率有可能会提速到14%—15%。

  宽松政策或将面临微调

  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去年下半年央行突然将从紧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随着去年底以来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效果初显,中国经济复苏的趋势基本确立。同时,由于国家制定的宽松货币政策,使得中期通胀风险预期有所上升。那么,下半年货币政策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呢?

  事实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今年二季度例会已为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取向定下了基调: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但业内学者基于对经济形势作出的新判断,认为不排除下一步国内经济政策微调的可能性。宋国青分析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大的政策基调肯定不会变化,此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重申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信贷政策可能发生微调。他说,前5个月新增贷款规模高达5.84万亿元,通胀上升成为各方预期。相信中央高层关注到了这些情况,因此下半年信贷政策可能微调,会适度收紧。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