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千点后怎么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6日 21:11  《理财周刊》

  从2008年6月12日挥别3000点,到2009年7月1日收复3000点,上证综指经历了一个轮回。2008年是大跌趋势无法逆转,2009年则是上升趋势仍在继续。我们看好A股市场能走得更远,但随着风险的不断积聚,3000点附近的震荡恐怕也将加剧。

  文/本刊记者姚舜

  2009年上半年,行情在犹豫中拉出了“六连阳月线”,上证综指以累计上涨62.53%,创出了1992年下半年以来最大半年涨幅的新纪录。转眼间,7月1日,下半年行情开始的第一天,3000点就定格在2009年行情史上。尽管几乎没有人认为行情将止于3000点,但3000点附近的震荡恐怕将无法避免。

  3000点总是不平静

  3000点,虽然在技术上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作为整数关口,在投资者的心理上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点位。

  2007年的3000点,是历史上首次达到这一点位。从1月下旬起,在此附近进行了约两个月左右的拉锯战,三度攻关,两度大跌,最大调整幅度达到15%。在充分调整并站上3000点关口后,A股市场才继续向4000点挺进。

  2008年的3000点,是大盘从6124.04点单边下跌迈入漫漫熊途后最为看好的“政策底”。伴随着印花税的下调,4月22日在3000点展开了绝地反弹,在两周时间里,反弹最高幅度达到26.59%。不过,“政策底”挡不住下跌趋势,6月12日,3000点大关失守。

  2009年的3000点,迈过去,就意味着A股又进入了“3时代”。迈过3000点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大盘股一发力,瞬间即可完成。7月1日午后,3000点就是那么轻松地被写在了2009年行情史上。但关键问题是,迈过3000点后行情将怎样走?

  3000点不会是终点

  最近指数的每一次上攻,都是依靠指标股和权重板块的推动。与此同时,两市7成以上的个股已经徘徊不前,甚至见顶回落。虽然心存谨慎,但目前没有资金敢轻易做空,也没有资金敢大肆做多,大多在蓝筹板块中进行滚动操作。

  究其根本,市场对流动性和基本面仍持乐观态度,担心的只是估值已高。截至6月29日,A股的平均市盈率为31.9倍,明显高于处于同一点位水平的2008年6月11日时的25.01倍,已是合理区间的上限。而最让市场头痛的是出现了结构性泡沫,表现为部分行业的市盈率水平超过了历史均值,估值比较低的板块主要有银行、煤炭和石油等。

  这是否意味着行情将就此打住?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与历史市盈率平均值40倍相比,目前的市盈率水平还有一定距离,而与历史峰值50倍更有不小的空间,由此推断,行情还远没有结束。假设市盈率上升到40倍,对应的上证综指将达到3700点以上。即使2009年企业盈利同比下降10%,那么目前的平均市盈率也不过上升到35倍左右,仅处于合理区间内。况且,按照众多分析师预期,下半年盈利预测将面临上调,2008年上市公司净利润是逐季下滑的,2009年净利润增速则有望同比逐季上升。目前多数机构对2009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速的预期是10%~15%。这意味着现有估值水平还有上升空间

  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师龚方雄认为,中国股市平均市盈率过去是在25倍到30倍之间,目前整个市场的估值并不贵。如果明年盈利上升20%,那么从目前到未来的12个月,中国股市至少还有20%的上升空间。

  上半年是充裕的流动性将估值从低位修复到目前的水平,按照渤海证券的研究报告,从历史经验看,M1同比增速总是比股市提前见顶,也就是说,股市见顶要在M1增速出现拐点后的若干月后,而目前M1增速仍在向上趋势中,因此市场仍有继续上行的动力。

  3000点上方有压力

  从技术上看,3000点上方的压力不小。迈过了3000点,后市也不会是一马平川,更大的考验可能就在眼前。

  首先,上证综指从6124点跌至1664点,跌去了4460点,跌幅的1/3位处在3150点左右。

  其次,去年6月10日,上证综指曾留下了3312~3215点的近百点跳空缺口。市场人士指出,上证综指按目前斜率小幅攀升,至7月下旬将有可能逼近3200点缺口关前,巨额成交和心理压力将使此缺口位置成为较大阻力位。

  再次,6124点的一半在3060点附近,1664点的一倍则在3328点。

  综合各方面情况看,3200点附近将构成较强的技术阻力位。

  而香港“股神”曹仁超根据道氏理论,也测算出了相近的阻力位。他认为,A股的50天移动平均数已经重新回到250天移动平均数之上,已经,确认进入牛市。根据道氏理论,牛市第一期最少3个月,最长9个月。如果A股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牛市的话,从2008年10月算起,到2009年7月份是9个月时间,牛市第一期将在7月份结束,也就是说7月份可能出现阶段高点,大约在3200~3400点。此后市场会面临调整。调整幅度通常是前一阶段升幅的1/3,即从1664点到7月份升幅的1/3,大致在2600点~2800点左右。如果调整期出现坏消息的话,调整可能达到升幅的50%。此轮调整结束后,将会进入长达数年的牛市第二期。

  靠什么攻克上升阻力?市场充裕的流动性、持续转好的基本面,是支撑大盘维持向上趋势的重要因素,而最关键的则是企业盈利状况的好转。

  看好后市理由充分

  行情在犹豫中走到3000点,争论声仍不绝于耳。

  伴随着IPO重启、中报业绩披露、6月份经济数据公布,任何不利的解读都可能引发投资心理的不稳定,而流动性、经济复苏前景、外围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经济是否将二次探底的争论,也都对短期市场的走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投资者来说,只有对当前的宏观微观、国内国外经济形势有了充分的认识,也才能从容面对可能出现的调整。

  目前市场最大的争论焦点集中在经济复苏、流动性和政策面上。这三方面推动了上半年的行情,并将继续决定未来市场的走势。

  对宏观经济走势,有研究机构提出“二次探底”的观点,认为仅凭近几个月局部数据的好转就简单得出我国宏观经济已全面复苏的结论,可能过于乐观。一旦出口形势没能在2010年年内大幅改善,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没能实现远超预期的增长,则2010年宏观经济增速就存在重蹈1999年出现二次回落的风险。

  对流动性,有观点认为,国内下半年流动性会出现一定衰弱,原因在于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面临调整,实体经济也将吸引资金从资本市场回流,再融资与IPO重启构成一定压力等。另外,美联储也可能收缩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全球流动性面临再度收缩。

  对政策面,有机构认为,从近期高层频繁调查经济形势来看,当前的宏观政策已进入第二阶段,即从促进经济反弹的保增长,到真正进入结构性调整的阶段。而证券市场喜欢增长不喜欢调整结构。

  我们认为,经济复苏已是大势所趋,这从几方面可以得到佐证。

  首先,最新的6月份全国发电量数据显示,6月份有望扭转连续8个月发电量负增长的局面。发电量回暖,是经济回暖的重要指标。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6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继续保持在50上方,为53.2,其中11个分类指数中有7个高于50,显示制造业正在更广的范围内复苏。

  其次,工业企业利润明显回升。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虽然同比下降22.9%,但季节调整后环比是大幅正增长,3~5月环比增速上升38%,自2008年5月以来首次实现环比正增长,环比增速为2001年以来最高。

  第三,市场一直担心民间投资不能接过政府主导投资的接力棒,致使复苏无以为继,现实情况是,民间投资正在升温,主要表现为房地产开发投资已出现加速抬升的态势,5月份增速达到12%。

  第四,需求复苏初露端倪。在一系列促进消费政策的作用下,汽车、房地产市场回暖态势超出预期

  可以说,在政府前期所采取的积极财政与货币政策(包括4万亿元投资计划、十大行业振兴规划、区域经济振兴规划、扩大信贷规模等)刺激下,短期内经济继续恶化的风险已基本消除,经济复苏态势非常明显。统计局日前发布的二季度GDP增速预测为8%左右,超出了市场预期。如果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下半年能触底并缓慢复苏,将有利于我国的出口状况改善。 

  流动性方面也不足为虑。即使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所微调,流动性增速出现放缓,仍有新的资金来源为市场贡献流动性。首先是居民和企业的储蓄存款。近期新基金募集资金不断攀升,股票开户数持续反弹,而居民储蓄存款增速下滑,反映储蓄资金已经开始进入股市。其次是境外资金。今年3月份已有热钱流入中国的迹象,5月份这种情况更加明显。随着近期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再度升温,不排除有更多的热钱流入境内。

  政策方面,在经济复苏尚未最终确定的时候外围经济环境尚存不明朗因素的情况下,宏观刺激经济政策不可能有大的改变。目前的高层调研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情况,为进一步实现“保8”目标而做的必要工作,未来如果经济复苏步伐放缓,有可能出台进一步的刺激政策。而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也可能于近期出台。

  综上所述,在3000点水平,我们找不到看空后市的理由。但要行情顺利冲破阻力位,走得更远,还要靠企业盈利状况的根本性好转。

  从估值方面看,目前的估值水平已经不低,随着估值洼地不断被填平,估值修复阶段将告结束,未来估值提升将依赖于上市公司业绩的好转。

  投资难度有所加大

  上证综指涨到3000点,股价已经不便宜了。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收盘,沪深两市有269只个股超过了大盘在6124点时的水平,有447只个股超过了2007年5月9日大盘首次站上4000点时的水平,更有1415只个股超过了2007年2月26日大盘首次站上3000点时的水平。

  随着股价上涨,投资者心态越来越谨慎。近期,除地产、银行、有色金属等主流板块外,大部分个股或板块的上涨都不能持久,指数化行情特征非常明显,个股投资难度明显加大。

  近期最坚定做多者恐怕是机构投资者,新成立的基金、保险资金蜂拥入场。不过,鉴于对估值结构性泡沫的担忧,这些资金抢进的多是估值水平相对较低、业绩增长预期较明确的大市值个股,推动股指迅速冲过2800点、2900点、3000点。当市场一旦出现调整迹象,总会有神秘的资金出手,拉动权重板块,使指数转危为安,继续维持强势格局。

  权重股推动的指数化行情显示了机构投资者对后市依旧看好,这也符合我们对行情的判断,但是指数不可能就这样一帆风顺地冲到4000点,不断聚积的市场风险需要释放,3000点上方的阻力位不可忽视。

  引发震荡的导火索可能是外部经济复苏发生波动、信贷政策出现微调、大盘股IPO启动、中期业绩差强人意等。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到了目前的点位,既要顺势而为,不过早出局,又要提高警惕,捕捉调整的信号,及时撤退。

  重仓者,可以在近期个股大涨时进行减磅操作,尤其是那些涨幅较大、估值较高的个股;轻仓者,则不宜盲目追涨,不妨保持资金,静待调整的到来。

  调整一旦到来,将是“掘金”的最好机会。

  从券商和基金近期推出的下半年投资策略报告来看,顺周期的金融、地产、资源,以及中游的钢铁、化工、建材、汽车等行业被一致看好。其中顺周期的金融、地产、资源板块与流动性充裕、通胀预期有关,中游的钢铁、化工、建材、汽车等行业与经济复苏预期有关。另外,主题投资也受到重视,比如包括上海本地股、福建板块、成渝板块和珠三角板块在内的区域主题。

  从短期来看,业绩超预期的行业与公司收到关注。有分析认为,中游行业业绩可能存在超预期的可能,包括房地产、航空、电力设备、机械、水泥等。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