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同样面临调整增长方式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3日 03:34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王自力

  关于此次全球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学者们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比较多见的解释有“制度说”、“政策说”和“市场说”,但笔者更倾向于“过剩说”,即认为这次百年不遇的全球经济危机,仍然是生产严重过剩的危机,只不过这次危机的诱因主要是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组成部分的金融体出了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一是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反客为主,成为市场的定价裁判;二是现代金融制造的货币远远高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形成金融资产的生产严重过剩,正是这种金融过剩导致了世界经济体系的混乱;三是尽管目前金融危机已得到了暂时遏制,但这个结果是以扩大货币量来挽救因货币量供过于求而带来的危机,是“以毒攻毒”。它在暂时稳定了金融体之后,必然带动基本资源价格脱离市场正常供求关系而被货币所独立决定,市场体系的要素开始产生分离,简单的供求关系被更复杂的要素关系所取代。

  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美国新自由主义主导下的低利率和放松管制所带来的金融市场的大规模扩张,导致了金融资产特别是证券化金融资产的迅速膨胀,从而使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开始脱离实体经济。

  从1990年开始,美国资本市场的资产规模以极快的速度增长,并大大超过了同期GDP的增长速度。1990年初,美国金融资产规模和GDP的比例大体上维持在1.6:1的水平上,2007年前则维持在3.2:1的水平上。这种金融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导致的虚拟经济游离实体经济基础的现象,使得商品交易的以物易物的根基受到威胁,并被交易中介的货币所垄断,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资源需求萎缩和期货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现象。

  财富创造者以赊账形式不断提供给美国社会消费财富,而美国只需要不断以美元为债务凭证享受蛋糕,不劳动可以获得天然资源和商品,同时货币成了商品交易中的主角,这种经济能持续多久?这场危机多久能够结束?笔者认为,除非是美国回过头来,老老实实地以实体经济作为扭转危机的根本,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如果美国选择这条路,那么它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美国银行业通过重组合并且尽快萎缩,同时货币政策快速走向紧缩政策。

  目前,全球金融危机虽然暂时进入了平静时期,但这种平静是探底成功准备进入反弹阶段还是新一轮危机的前奏,抑或是漫漫底部过程的开始?

  从中美两个大国经济调整所面临的困境看,经济复苏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原因很简单,美国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能扩大实体经济比率,减少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上的比重;中国的内需市场更不可能迅速扩展,而实体经济从简单低水平的扩大再生产,进入到以技术进步为推动的理想状态。

  笔者认为,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面对各自的问题没有5至10年的时间是难以达到经济转型目标的。在两国转型的同时,相互之间的贸易结构和规模的变化也会出现不断的萎缩、扩张这样的反复。同时,世界各国主要是欧洲、澳洲、印度等国家的反倾销也会不断扩大,所以,中国外贸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唯技术进步才是突破这种压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这个目标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

  中国和美国在某种意义上处于全球宏观经济链的两个极端位置,现在需要携手来应对危机,必须相互合作并达成一定的默契。默契合作的结果必然是两国对各自的宏观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动力进行全面整合调整,在此基础上达成新的全球分工和利益共享。而这种调整与磨合是一个过程,这决定了全球经济复苏不可能快速到来。

  对中国经济而言,如果逃避增长方式调整而代之以简单的扩大公共投资和刺激房地产,结果必然会重复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于美国而言,如果不能很好地平衡财富制造率和生产率之间的矛盾,不能确保实体经济和房地产业的复苏进度配合其金融业复苏的步伐,那么,最终很可能导致由资本市场下跌带来的新一轮金融资产递减,从而使美国金融企业在稳定一段时间后继续开始恶化。

  因此,笔者认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不只是中国的独有问题,实体经济和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同样是美国经济复苏的命门。否则,靠继续玩弄虚拟资产(金融资产和衍生品)升值游戏来支撑美元的价值,这种不可持续性的破灭,终将导致美元价值原形毕露。

  (本文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