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雪
⊙本报记者 张雪
2009年上半年,大宗交易平台的交投呈现出“N”型增长的态势,合计成交金额264亿元,较去年上半年增长182%。6月份成交金额再创年内新高,大小非的减持意愿有增无减。
伴随股市反弹,二级市场交投逐渐活跃,上半年成交金额同比增长30%。不过,这还远远比不上大宗交易平台的热闹程度。根据财汇金融统计,2009年上半年,两市A股一共通过大宗交易系统成交了1080笔买卖,成交量合计为29.8亿股,成交金额达到264.2亿元,较2008年上半年93.7亿元的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达182%,与2008年下半年的268.8亿元相当。
从各月的成交情况来看,上半年大宗交易的交投整体呈“N”型增长,与A股市场的上涨幅度有一定正相关性。统计显示,1月份共有63笔大宗交易,成交金额为20.2亿元;2月份成交笔数激增至200笔,成交金额扩大到38.3亿元;3月份更是成交了242笔大宗交易,突破50亿元大关;4月份突破60亿元;5月份的成交金额回落至32.9亿元;6月份共有274笔大宗交易,成交金额飙升至60.4亿元,再度创新了年内新高。
可以看出,大宗交易平台的成交量在3月、4月和6月频频创下新高,其中3月和4月恰恰是上半年二级市场涨势最猛的两个月,上证综指的单月涨幅分别达13.9%和12.4%,反映出大小非的减持意愿有增无减,而且随着大盘不断上涨而加速出逃。不过可喜的是,大小非加速出逃并未抑制住股市的反弹行情,上半年沪深股指月线收出了六连阳,反映出在流动性充裕、投资者信心恢复的市场环境下,大小非减持对股票二级市场的负面影响明显弱化。
从具体品种来看,海通证券、紫金矿业和中国平安位居成交排名前三位,上半年通过大宗交易的成交金额均超过10亿元,而海通证券和紫金矿业正好在最近半年有一批限售股上市流通,大宗交易平台依然为大小非主要减持渠道。
在大宗交易市场日趋活跃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其中。职业炒手、私募等投资者乐此不疲地一二级市场间进行套利;证券公司依托此平台,向大小非客户提供市值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