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资委:将组建新资产公司推进央企重组

  李雁争

  ⊙本报记者 李雁争

  

  29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接受在线访谈时表示,目前已经有80%的国有资产被放入上市公司。今后,国资委将鼓励央企上市公司进一步提高现金分红的比例,同时推进兼并重组。

  

  80%国有资产已注入上市公司

  按照国资委的规划,到2010年,中央企业户数将减少到80-100户,其中30-50户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李荣融解释说,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大集团并不是绝对意义的纯国有企业。到去年年底,国有资产总量接近18万亿元,其中80%在上市公司。他说,中国真正的国有独资公司很少,像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集团公司这个层次上是国有独资,主要资产也在上市公司。

  李荣融说,中央企业已经从国资委成立初期的196户减少到目前的138户。对于如何调整到80-100户,李荣融表示,调整要有规划,规划的基础是要有前期的咨询报告,国资委对此已经做了大量调研。

  “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涉及国家安全的应该由国有企业来做,其他领域我认为都可以放开。”李荣融说。

  据统计,从2002年到2008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长到17.7万亿元,年均增长1.76万亿元;销售收入从3.36万亿元增长到11.9万亿元,年均增长1.42万亿元;上缴税金从2914.8亿元增长到9914亿元,年均增长1166.5亿元。

  

  鼓励央企提高现金分红比例

  作为央企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今后一段时间,国资委将鼓励其逐步提高现金分红比例。

  李荣融表示,现在看来,央企在分红方面做得比较出色。2005年-2007年,央企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比例分别是49%、55.7%和60%。现金分红的央企上市公司比例在提高。其中,38%的央企实现了三年连续分红。同期,A股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的比例分别是38%、45%和50%。央企上市公司的分红比例与A股平均水平相比高十个百分点左右。

  他说,下一步,主要想法还是鼓励央企上市公司多进行现金分红。目的是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因为投资是要回报的,企业有稳定的分红,投资人也能够安心持有;否则,投资人就只能“炒股”。所以,我们有责任逐步培育一批长期、稳定的投资者,这样对企业和投资者都有利。

  李荣融还说,分红多少是由董事会来决定的,同时,每个企业的情况也不一样,有的是筹了资,正在建项目,要还本付息,具体分红情况由公司自行安排,国资委将积极发挥影响作用。

  

  组建新的资产公司推进重组

  金融危机以来,部分企业的重组遇到了一定困难。李荣融表示,为了实现将中央企业户数减少到80-100户的目标,今明两年的重组工作仍将按照计划推进。

  至于重组的制度建设,李荣融表示,央企的资产要进行清产核资,把产权的属性都要搞得清清楚楚,再把法律法规建起来。这样才有条件让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这项工作从2005年开始筹建,目前已经基本完成。

  目前,央企当中有两家企业是做资产运营的,分别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和诚通公司。通过它们对产权市场的构架进行尝试,效果很好。李荣融表示,下一步,如果我们认为条件具备,还要建立一个新的资产公司推进央企重组。

  对于具体的重组范围,他说,重组范围仅限于国资委内部企业还是不够的,今后应该视野宽一点,在全社会、全球的范围内配置资源。

  他表示,国资委将继续鼓励国有企业变成上市公司,也欢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参与重组。兼并重组现在是好时候,配置好了,将来前景很乐观。

  

  央企高管薪酬将逐步由董事会决定

  央企高管薪酬是否过高、谁来限定一度引发各界热议,李荣融直言这也是工作的难点,将逐步交给董事会来管,但他也强调指出,董事要履行自己的职责。

  李荣融说,有的人说国有企业是个培训班,把人培训完了,民营企业挖走了,三资企业挖走了,这也是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是优质国有资产的流失。计划经济是按计划办事,到了市场经济,要按市场经济来评价。央企的高管,要讲价位,但并不能只讲价位。

  “效率和公平要有结合点。”李荣融说,央企高管薪酬要注意与自己的行业之间有个平衡,同时也要注意企业内部的平衡,就是高管和职工的收入要适应。

  李荣融表示,一个优秀的企业,要有一个优秀的团队,但高管的薪酬不能脱离中国现在的现状,也不能脱离行业的情况。“国务院通过的国企高管薪酬规定将要公布,我认为我们能做到(这一点)。”他说。

  对于有网友反映有些上市公司都是自己说了算,自己给自己定薪酬的说法,李荣融明确指出,公司法规定,高管的薪酬是由董事会来决定。国资委可以发挥作用,但不能替代董事会,可以发挥积极的影响,这样逐步会做得更好一点。

  李荣融透露,高管薪酬状况今后将要向社会进行公示,听取大家的意见。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