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历史上停发新股前后走势(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7日 15:19  新民晚报

  随着下周一桂林三金上网申购,暂停9个月之久的A股市场IPO终于再次拉开帷幕。重启新股发行和上市前后的市场会怎样演变呢?我们对历史上曾经停发新股政策前后的出台背景和行情演变进行回顾,看看能否找到一些启发。

  1994年8月1日证监会与国务院发布“三大救市”政策,其中第一大政策就是放慢发行和上市节奏,明确1994年内除已发行尚未上市的股票外,暂停新股发行和上市,并严格控制配股规模。

  政策出台背景:这是中国股市非常著名的“三大救市”政策之一。政策出台前,上证指数从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狂泻到1994年7月29日的325点,下跌了1年半,跌幅深达79%,造成股民资产大幅缩水,其间管理层采取多种措施救市,包括用资金在上海证券市场上对当时的重要权重股——申能股份进行托盘和护盘等市场手段进行干预,但收效甚微。最后不得不在1994年7月末、8月初出台了上述包括暂停发行新股等三大救市政策,如此,才使股市走出“熊”市进入“牛”市。

  行情演变:政策出台后,由于短期跌幅过深,超跌严重,犹如干柴遇上烈火,一下子迸发出极为可观的上升动能,上证指数当即从325点劲升到772点,上涨幅度达一倍多,随后稍作整理,又飙升到1052点,指数大涨两倍有余,令广大民众真正看到了停发新股等政策所产生的救市效果。

  2001年10月23日中国证监会公布首发和增发中停止国有股的出售。

  政策出台背景:在股市赚钱效应的感召下,中国大陆股市股民蜂拥而入,开户数不断大量增加,资金快速地从银行搬到股市中,形成股票市场开始上升的趋势。上证指数从1999年末的1356点缓步盘升到2001年6月的2245点,特别是2000年投机和做庄气氛浓厚。在这种背景情况下,“国有股减持办法”于2001年6月出台,新股发售首开“国有股减持”先河。然而由于国有股的成本完全不能和流通股的溢价相比,于是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造成股指暴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证监会被迫于2001年10月23日宣布“在首发和增发中停止国有股的减持”。一项重大政策在仅公布4个月后就被明令终止了。

  行情演变:自2001年6月14日国务院公布采取市场定价方式减持国有股后,沪深股市剧跌,上证指数一下子从2001年6月的2245点暴跌到2002年1月28日的1339点,股指在短短半年中剧跌900点,令股市从牛市翻转到熊市中,广大股民亏损累累,损失惨重。因为股市暴跌,使国有股减持不能顺利进行,只得紧急喊停。然而市场趋势因此已经彻底改变,尽管政策面及时得到修正,市场并未因停止国有股减持而从“熊”回到“牛”。上证指数仅从公布暂停减持国有股前夕的1520点反弹到1776点后就无力上扬,股指重归“熊”路。(待续)

  陈晓钟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