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6月出手20亿美元 中投海外投资热情反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6日 21:17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陶盈舟 北京报道

   谁都无法否认,在这个骄阳似火的6月,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投公司”)再次成了全球资本市场最受瞩目的焦点。

   继正式承认投入12亿美元增持摩根士丹利股份后,中投还完成了对澳大利亚工业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2亿澳元的投资。上周末,关于中投即将花费60亿美元投资对冲基金的消息令业界更是咋舌。

  海外投资热情重新高涨

   进入6月份,关于中投海外投资的消息纷至沓来。

   6月2日,中投表示,决定参与摩根士丹利22亿美元普通股发售计划,购入12亿美元普通股。在完成注资后,中投在摩根士丹利的持股比例将恢复至约9.86%。

   6月17日,在媒体报道中投已向澳大利亚房地产信托公司嘉民集团(GoodmanGroup)提供2亿澳元(合计10.8亿人民币,1.59亿美元)的融资。随后中投予以证实。

   6月19日,路透社率先报道中投计划在美国黑石集团旗下一对冲基金部门投资约5亿美元。而中投的对冲基金顾问Felix Chee出席摩纳哥一个国际对冲基金会议时表示,中投将计划投资60亿美元予对冲基金,对象包括由单一基金经理管理的对冲基金。

   显然,在沉寂了一年之后,中投对海外投资的热情再度被点燃。“对中投来说,赶在全球经济复苏前寻找合适的机会进行投资,当然比经济恢复后出手更加划算。”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刘纪鹏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但是相对的抄底并不意味着投资一定能够获益。

   实际上,中投在2007年大手笔进行的海外投资中,至今已经浮亏高达540亿人民币,如果算上刚刚完成的对澳大利亚公司Goodman Group2亿澳元投资,那么即使通过行权持有该公司8%的股权,那么如今的市值也仅有8000万澳元,尚不及中投投资的一半。

  目前浮亏370亿人民币

   对致力于向世界一流投资公司发展的中投而言,“坚决不做亏本的买卖”似乎是其从投资黑石开始便一直强调的原则。

   2007年5月,中投公司以一笔30亿美元的投资获得了黑石集团近10%的股票,完成了公司成立前的精彩亮相,其后,中投及旗下机构马不停蹄在年内以56亿美元和54亿美元投资了摩根士丹利和由the Reserve管理的Primary Fund。

   “看起来,中投能够成功挤入这些海外知名金融机构的确非常难得,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我们也能从分享到全球资本市场带来的高额回报。”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银行人士告诉记者,但实际上,中投之所以能够获得这样的投资机会,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海外经济形势的扭转,因为在黑石集团上市不久,中投的这笔投资就开始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账面浮亏。

   事实上,“坚决不做亏本的买卖”如今对上述投资来说,已经成了一句笑言,按照2007年中投入股黑石的承诺,这份锁定期为4年的股权投资,如今已经过去两年多,截止到6月25日,黑石集团的股价依然在11美元/股徘徊,比起认购接近30美元/股,缩水超过60%,中投账面浮亏122亿人民币。

   黑石巨亏的同时,另一笔投向摩根士丹利的56亿美元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记者发现,截止到6月25日,该公司的股价仅为27.61美元/股,与当初双方议定的购买价格区间48-57.68美元/股的价格相去甚远,如果按照上限的57.68美元/股计算,那么目前这笔56亿美元的投资实际浮亏已经达到了198亿人民币。

   去年8月,在对the Reserve管理的Primary Fund投资中,中投更是损失惨重,不仅结束了该基金股东投资者的身份,而且还有约14%的资金需要追回,浮亏高达9亿人民币。

   “从战略投资考虑,中投的确更看重长远的回报收益,但是也没有哪个投资机构愿意看到刚刚买进以后,账面就出现亏损吧。”上述人士指出。但令人费解的是,尽管浮亏已经高达370亿人民币,但中投却依然表示,今年在海外投资的资金将增加30%,从原本的670亿美元增至约900亿美元,目标依然集中在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上。

   “这种投资策略恰恰反映出中投公司在海外投资技术与方向上的问题。”刘纪鹏指出,对尚处在成长期的中投来说,经验的积累和投资时机的把握都需要时间,短期内频频介入欧美发达的金融机构,在市场已经成熟的情况下不仅很难保证收益与成长性,而且也很容易让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

   “与其投向对冲基金或是信托基金,倒不如积极开发中国周边的处女地。”刘纪鹏坦言,“不仅背景相近,而且未来具有相当的成长性和收益,淡马锡近几年收益的连续增长很大程度上就是提前在中国的布局,如今的回报远远超出了来自欧美国家的收益。”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