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据报道,目前银行信贷继续保持高速增长,6月份新增贷款超5月份已成定局,整个上半年新增贷款将在6.5万亿元左右。笔者认为,在当前信贷高增长的条件下,一定要切实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而这又必需有务实的货币信贷政策支持。
信贷风险日益增大
目前的信贷风险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而根据日前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审计公告,由于一些基层银行审核把关不严,一些企业利用虚假合同和发票办理票据贴现,部分贴现资金被存入银行谋取利差,这对银行保证贷款质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其次,商业银行自身贷前、贷后管理存在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问题,造成贷款被挪用现象。在现行的考核机制下,部分分行、支行试图以盲目扩大贷款规模来抵消贷款质量下降的负面作用,从而取得薪酬的提高、职位的晋升。这种机制必将导致“重放贷,轻管理”,发生贷款被挪用等问题更加容易。
再次,已发放信贷面临风险。目前相当部分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有的发生了亏损。从性质上看,有些企业面临的困难是短期的,长期来看基本面还可以;有些企业本来就已经难以为继了,加上外部的冲击更是雪上加霜;还有些企业本身就是能耗高,污染大,没有发展前景。如何处理对这些企业已发放的信贷是一大挑战。
调整信贷结构是风控核心
信贷结构指的是信贷资产总量的分布构成,其内在形态是信贷资产总量中各品种、客户、行业、区域、期限等多层次的有序组合。信贷结构的调整对于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能够起到核心作用。
根据6月12日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前5个月,主要金融机构投向基础设施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分别为8948亿元和2207亿元,占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分别为50.1%和12.4%,比上年同期分别高9.9个和7.9个百分点;用于房地产业和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分别为2006亿元和1 414亿元,占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分别为11.2%和7.9%,比上年同期分别低8.7个和4.3个百分点。
整体而言,信贷投向结构渐趋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票据融资占比下降较快,纯贷款的占比大幅上升,但短期贷款的占比仍然较低;在一些地区,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小企业有效贷款需求和融资能力仍很低下,加之由于贷款成本、承担的风险和责任等方面存在差异,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将贷款投向大型项目或大型企业,而对中小企业贷款则较为谨慎,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贷款的增长。大量信贷资金涌入有政府基建项目支持的重化工行业,推动钢铁、煤炭等行业投资高增长,无疑将进一步加重原本就异常严峻的产能过剩问题,延缓政府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亟待务实政策支持
首先,货币政策仍需保持连续稳定。政策的稳定有利于银行信贷质量的稳定。
其次,健全贷款经营管理机制。上月下旬,银监会发布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是对现行贷款规则进行有效的补充,是贷款“三查”制度的具体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化,是为银行信贷质量“保驾护航”的有效制度。希望《办法》能够尽快正式成文并推出。
再次,认真把握信贷投向结构。银行的信贷要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协调配合,坚持按国家政策要求实行有保有压,确保信贷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目前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向应重点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优良企业,如民生工程、“三农”、重大工程建设、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项目要积极支持;对一般加工业的贷款则要有所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中劣质企业及重复建设项目的贷款则要严格控制。上述这些都是确保信贷质量提高的务实政策要求,希望相关部门应为此而做出努力。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