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分析,相关现象反映QFII投资策略已经从“进取”转向“保守”
证券时报记者 张 宁
本报讯 QFII“多”转“空”的传言正在逐步地被印证。继在5月份被曝出年内首度停止开户步伐后,证券时报记者发现在5月份以来的封闭式基金大宗交易中,QFII身影也开始频繁出现在卖方阵营中。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这也反映出QFII对后市大盘的看淡态度。
根据近日深交所大宗交易公开信息显示,6月11日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鸿阳、基金裕泽各被卖出1099.99万份和700万份,卖出方均为瑞银证券交易单元,成交价分别为0.60元和1.02元,其中基金鸿阳是以当日的最高价成交。
由于瑞银证券总部营业部是QFII较为集中的地方,业内人士猜测,不排除QFII看淡封基未来走势而通过大宗交易甩卖的可能性。更值得注意的是,与此次基金鸿阳在该营业部被卖出1099.99万份相对应的是,去年末曾位列十大持有人的瑞银集团的持有份额也恰巧为1099.99万份。
公开资料显示,瑞银集团是自去年末首度位列基金鸿阳十大持有人,而伴随A股大幅反弹,基金鸿阳二级市场价格也扶摇直上,从2008年末时的0.435元涨至年内最高的0.601元。但该基金的折价率并没有缩水多少,从去年年末时的28.03%略降至今年6月11日的23.99%。市场人士推测,此次持有人抛售该基金更有可能是从该基金未来净值增长方面考虑。
同时,在近段时间疑似被QFII清仓的封基中,基金鸿阳也并非首例。早在5月7日,也有一机构专用席位通过大宗交易向招商证券交易单元卖出基金开元1072.36万份,成交额为816.07万元。同样巧合的是,基金开元去年底的第十大股东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刚好持有基金开元1072.36万份。
对于近期封基频频上榜大宗交易平台,业内人士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些持有者对后市大盘的看淡态度。而如果确是QFII所为,也在另一方面印证了近段时间以来的传闻:QFII投资策略已经从“进取”转向“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