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研究所 胡月晓
世界经济:危机止步 预期向好
本轮世界经济调整的根源在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的冲击。目前美国金融体系已开始恢复正常,从衡量金融体系流动性的LIBOR/OIS或TED指标看,短期流动性已经接近危机爆发前水平(2007年3月),中长期流动性虽然仍然比危机爆发前紧张,但也已进入危机爆发后的最宽裕阶段。可以肯定的是,美国金融体系短期流动性已恢复正常,中长期流动性则在现有的水平上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因为美国去债务过程将持续数年时间,中长期流动性不太可能恢复到危机爆发前水平。
由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是债务—消费型经济体,金融系统功能开始恢复,意味着需求开始企稳。目前经济是在低水平上企稳回暖,未来产能过剩导致的结构调整不可避免,实体经济领域局部冲击仍有爆发的风险。
中国经济:窗口机会
首先,我们对中国经济全面复苏的量化界定是:连续两季GDP增长8%以上,因此我们认为,年内全面复苏可能性不大,政策转向几乎不可能。
其次,我们维持年初判断,中国经济本轮调整能否全面复苏取决于两个因素:去库存化和去过剩产能化过程结束。第一个过程大约半年左右时间就能完成,现在高峰已基本过去。在库存回补的企业经营行为下,下半年经济状况会呈现大范围好转现象。第二个过程需要2-3年左右时间,宏观层面上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微观层面上涉及企业并购重组,过剩产能的消化,目前还刚刚开始,至少要到2010年下半年才会显现杀伤力。
“三驾马车”分化格局形成
外贸维持现有规模趋势将延续至年底,进出口规模将在现有水平上保持大致平衡,下半年同比受基数影响仍将维持大的下降幅度。
消费升级趋势确立。消费将在目前水平上稳定运行,总体上虽然表现平稳,但结构升级现象明显:汽车、家具、珠宝明显上升。说明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消费本身已到了升级换代阶段,这个趋势是经济波动的冲击改变不了。
投资高速增长趋势能维持。投资是拉动需求最直接的措施,国企加上地方政府天生的投资冲动,会保持现有高投资趋势延续,30%以上投资增速会保持到年底。但是,由于投资对象大多集中与基建领域,必须关注固定资本形成率不高带来的影响。
通货紧缩状态仍将延续
从CPI的角度,年内转正需要物价指数有1个百分点的上涨,如此巨幅的上涨可能性不大,最多缓慢积累到年底出现。从PPI角度,价格指数5月份已经转正(环比),预计将在目前点位企稳,四季度PPI降幅可能会快速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