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结构存款”非存款理财陷阱要看清

  证券时报记者孙闻

  需要注意的是,“零收益”绝不是结构性存款投资者所遭遇的唯一尴尬结局,负收益是同样不容忽视的隐藏风险。因为结构性存款虽名为存款,实际是一种理财产品,投资者还需要承担汇率风险。

  以荷兰银行理财产品———“涨跌双赢系列”汇率挂钩结构性存款第一期为例,该产品风险提示说明,“若客户持有结构性存款至到期,在最差情况下,客户仅可回收100%投资本金,若提前赎回或发生提前终止时间,开户行不能保障100%本金。”

  需要指出的是,该产品以澳元投资,国内投资者需以人民币购汇投资。但这里所说的本金保证,并非是人民币本金保证,而是购汇之后的澳元本金。在人民币升值大背景下,当投资者再次将澳元兑换成人民币之后,便遭遇了汇兑损失,如果此前已经不幸遭遇了零收益,那现在恐怕将面对负收益了。

  实际上,发行银行也提示了汇率风险。以荷兰银行上述产品为例,在产品风险披露声明中也明确提示,该结构性存款以澳元计价,对不以澳元为本币之客户,在结束结构存款投资并将澳元投资本金以及收益折换回本币时需承担风险。

  但问题是,对国内投资者来说,人民币本金,外汇本金,那一个才是本金呢?这一说法并没有明确,不少自我感觉委屈的投资者向证券时报记者投诉时都表示,他们“当然认为是人民币本金”,而掌握了“本产品最终解释权”的外资银行给出的答案是“换汇之后的外币”。

  看起来,所谓本金保证很像是一个文字游戏。遗憾的是,国内众多投资者就落入了这个文字游戏的陷阱中。投资需谨慎,国内投资者对投资协议过于草率的阅读和想当然的理解,显然是导致最终亏损的重要原因。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有文字游戏嫌疑的不规范用语显然也是导致投资者误解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在国内投资者理解中,存款自然是需要保本并产生利息。但以荷兰银行上述产品为例,这类“结构性存款”实际上并非存款,本质上是结构性理财计划。但让人费解的是,此前已经多有投资者投诉这一名称让人误解,为什么外资银行还继续要对理财计划冠以让投资者容易误解的存款之名呢?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