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后打新时代投资策略分化 机构将面临锁定期破发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8日 02:34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谢闻麒 北京报道

  

  《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网上申购和网下配售只能选择其一”,“单一网上申购账户的申购上限,原则上不超过本次网上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市场人士认为,原来依靠资金优势坐享网上网下双重收益的机构投资者将进入后“打新”时代。

  对于这一新规,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基金、保险、银行(集合理财产品)等机构投资者态度各异。但这三类机构的有关人士均表示,机构投资者可能将更多参与网下配售。由于网下配售有3个月锁定期,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后,锁定期内破发成为机构最大风险。

  “打新”:态度各异

  出于获取超额收益需要,债券基金一直是“打新”主力,某增强收益债券基金基金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无论是从基金合同还是从收益角度,仍将积极参与“打新”。“无论意见怎么改,最希望IPO尽快重启,已经半年多‘无新可打’了。”

  北京某基金经理透露,在网上申购中,基金既不能像普通大户那样分立多个账户来“摇号”,又面临千分之一的“大限”,基金的资金优势没有用武之地。绝大多数基金公司会选择网下配售的方式来“打新”。

  某大型国有银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透露,虽然在2007年银行推出大量打新理财产品,但对于IPO重启,银行业大多以观望为主。准备等待正式规则出台后,参考头几单新股走势,再考虑银行理财产品的“打新”设计。“网上很难参与,网下又有破发风险,银行理财产品需要‘保本’,至少不能低于定期存款,所以目前仍以观望为主。”

  目前,国内打新理财产品设计思路多为利用资金量大的优势打新股。IPO重启后,大户和散户“打新股”的中签率不再有明显差距,这类产品的意义已基本丧失。

  西南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中心分析师张星认为,今后单一的“打新”银行理财产品恐将不再出现,更多将推出含有“打新”功能的组合投资理财产品。近期建设银行福建分行、邮政储蓄银行发行的组合投资理财产品,也都设置了“打新”条款。

  上海某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保险资金追求绝对收益,这就意味着要考虑资金成本。“保险公司投资渠道较宽,不一定要固守‘打新’收益。早在去年就已经有多次保险公司没有参与新股发行了。”该人士透露,就他们公司而言,今后将结合资金量情况综合考虑后选择参与网上申购——快进快出,还是网下配售,或者根本不参与。

  发行定价:博弈重点

  由于参与网下申购需要付出3个月锁定期的机会成本,在市场不明或下行情况下,参与网下申购的风险甚至高于网上申购。作为参与询价的主要机构,基金、保险等会更加谨慎出价。分析人士认为,机构投资者可能会把发行价格尽量压低,以“对冲”锁定期的机会成本。

  上述保险公司人士表示,禁售期破发风险使机构在配售前更认真了解拟上市公司详细情况,“‘新股不败’情况结束后,对各家机构的投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市场人士认为,这在客观上也达到了监管部门强化发行人、投资人、承销商之间内在制衡机制,促进市场化定价的改革初衷。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