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企困境的内外因

  民营企业为中国经济贡献了接近六成的产值,雇佣了四分之三的城镇劳动力,与此对应,中国的民营企业寿命之短也是难以想像的。据统计,能够存活3年以上的仅占10%。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光明而且潜力巨大,为什么会如此短命?

  从内部原因分析,民营企业的“内功”还没有练到家。

  最主要的表现是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家缺乏战略思维和战略定位,经营短视与投机经营结合在一起,使得产业战略和市场战略定位不准,同时不能很好把握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如果一个企业的利润成长率低于50%,那么这个企业就有危险了,如果成长率超过了200%,结果也是一样,因为这个时候你发现什么都不够用了,最主要是能力不够用了,力不从心了。

  外在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政策制定者或多或少存在观念和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民营经济只是公有经济的补充,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民企的融资困难尤其值得关注,从间接融资渠道来看,由于民营企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财务不规范的问题,银行出于资金的安全性和管理成本的考虑,会出现“惜贷”的现象。

  而从直接融资渠道来看,一方面是主板市场的市场准入门槛设置太高,很多优秀的民营企业被挡在门外,而中小企业板市场基本上也没有多少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是主板市场的翻版;而素有高新技术企业的催化剂美誉的风险投资,目前在中国的规模远远不够。同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也有待发展和完善。

  而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民营企业家自己的事,每个人都应该予以重视,因为民营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主力军,它的健康运行,不仅关系到民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安全。

  上海 谈小彬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