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贷井喷 托大盘还是拖大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1日 03:37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做投资不能“因噎废食”,当前的主流还是“流动性充裕”,与其过多地考虑M2的偏离,不如着重看看M1的变化。

  □石丽芳(资深投资人)

  恰恰就在媒体报出3月信贷可能达到1.87万亿的消息后,一度摆出上攻年线的沪综指却以91点的阴线展开调整,难道投资者开始对流动性“审美疲劳”了吗?

  “流动性充裕”一直是支持大盘从1664点走到2456点的关键因素,毕竟市场缺乏业绩和宏观经济层面的有力支持,而得出“流动性充裕”这一结论的最大依据就来自于新增信贷投放,1月的1.62万亿和2月的1.07万亿都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市场预期,当时对大盘的强势起到了相当积极的影响。但在3月信贷数据可能再创新高的消息出现后,有专家已经开始提示风险,“信贷结构比例失衡,信贷集中度已进入风险区”的论调令部分市场资金开始谨慎起来。

  尽管业内人士称“一季度完成全年80%-90%的信贷额度一直是惯例”,但这些钱的投放结构和投放方向可能比投放数据更为重要。另外还有观点指出,数据显示,M2的1月增速为18.79%,2月为20.48%,如果3月信贷投放达到1.6万亿元甚至以上,则M2将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速,这将与央行今年广义货币增长17%的目标连续偏离。尽管今年年中之前货币信贷闸门不会关紧,不过考虑到全年17%的广义货币增速目标,如果最终偏离太大,央行还是会出手进行必要调控。

  或许是出于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调控以及依旧不支持高估值的整体业绩水平的担忧,部分资金在2400点区域产生了动摇,开始采取相对保守的策略。

  不过笔者想提醒投资者的是,虽然一季度的“信贷井喷”给未来的调控埋下了伏笔,但做投资不能“因噎废食”,当前的主流还是“流动性充裕”,与其过多地考虑M2的偏离,不如着重看看M1的变化。今年1月,我国M1增速大幅下滑至6.68%,创历史新低,2月M1增速同比增长10.87%,显著恢复,而3月的M1增速有传闻说达到了17%左右。由于M1能直接反映现金、贷款的增速,因而能比其他指标更好地显示流动性的充裕程度,所以在可以预见的二季度内,资金不会成为制约市场的负面因素。曾有券商统计分析后得出这样的结论:M1增速从2008年11月开始回升,这种增长可以持续到2010年底;上证指数同比与M1同比的波动规律高度吻合,由此指数后续上行时间比较充裕;M2与M1之间存在明显敞口,显示资金十分充裕,借鉴股票市场的历史走势,当前的货币环境支持指数继续上行。

  此外,天量增长的票据融资也值得关注,这毕竟为市场提供了宽松的流动性,资金推动型的股市很少考虑所谓的目标点位,只要不断有资金跟上,股指就可以出现持续强势。同时还有分析指出,贷款增速连续保持增长的同时,新增固定资产累计同比增速却连续下滑,数据的背离可能就意味着一部分票据融资资金直接进入了股市。

  总之,今年由信贷投放所引发的“流动性”问题注定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市场,“看得清”或许远比“看得远”要实际得多,“信贷井喷”对大盘究竟是“托”还是“拖”,恐怕兼而有之,只是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罢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