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投资热情升温 20多家上市公司涉足投资理财

  股市回暖,各方投资热情有所升温

  ⊙本报记者 王璐

  在实体经济复苏迹象尚不明显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悄然掀起一波投资理财小高潮,以期通过“外援”弥补实体经营业绩的不足。

  据粗略统计,今年以来已有20多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了有关投资理财事宜,金额从几千万元到几亿元不等。从理财方向来看,多数公司将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进行短期证券投资,投资项目包括股票、债券、基金;另有少数公司则参与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投资。从理财方式来看,既有选择自主理财,也有选择阔别已久的委托理财方式的。

  统计资料显示,今年年初,鹏博士绵世股份两家公司率先披露了斥资理财计划。鹏博士董事会授权经营班子以自有资金进行证券交易市场上市证券的投资业务,投资资金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绵世股份董事会则决定与诺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行北京分行合作,约定投资5000万元作为委托资产,由诺安基金为之进行资产管理。

  在此示范效应下,之后有不少上市公司拿出2009年度短期投资议案,加入理财“大军”。如中国医药决定2009年全年投入短期投资的时点限额最高不得超过3.5亿元人民币;广百股份拟利用不超过8000万元自有资金在国内证券市场进行证券投资;盾安环境拟以不超过1 亿元金额对国债和其他有金融机构担保(包括保险公司承保)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进行投资;中纺投资提出拟使用不超过5000万元的短期自有流动资金进行深沪新股申购和适时的短期投资等等。一时间,上市公司理财热情再度高涨。

  究其缘由,市场人士认为,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金融危机是造成上市公司改道理财的重要因素。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环境不景气一时间难以得到改观,不少行业仍会举步维艰,因此有企业会认为做投资理财的收益或将大于主营业务的收益。基于这样的认识,一些经营情况良好且资金富裕的上市公司显然愿意投身于理财“事业”,以期通过额外收益来弥补实体投资收益的缩水。

  对此现象,有关业内人士评价表示,企业有闲钱在手,肯定希望能再增值。鉴于此,上市公司在经济不景气情况下分散投资无可厚非。但是,通过投资理财谋求收益有利有弊,若上市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进行投资理财,某种程度上可能加剧公司的经营风险。此外,对于理财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还应制定周密的计划。相比之下,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管理更为可取,一方面委托资金的使用有章可循,另一方面投资手法相对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或许能降低投资风险。

  部分上市公司投资理财情况

  公司名称 具体计划

  鹏博士 董事会授权经营班子以自有资金进行证券交易市场上市证券的投资业务,投资资金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

  绵世股份 董事会则决定与诺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行北京分行合作,约定投资5000万元作为委托资产,由诺安基金为之进行资产管理

  中国医药 2009年全年投入短期投资的时点限额最高不得超过3.5亿元

  广百股份 拟以不超过1 亿元金额对国债和其他有金融机构担保(包括保险公司承保)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进行投资

  中纺投资 拟使用不超过5000万元的短期自有流动资金进行深沪新股申购和适时的短期投资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