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信泰富外汇巨亏引发人事大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9日 07:17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荣智健、范鸿龄辞职 常振明接任

  □本报记者 蒋家华 香港报道

  

  4月8日,中信泰富位于香港金钟中信大厦的总部楼前,大批媒体记者从早上9点多就在守候。此前有消息传,中信泰富将召开特别董事会,讨论人事变动,荣智健将因外汇巨亏事件负责并将辞职。

  包括中国证券报在内的众多记者一直等到下午17点,仍未看到已进入中信大厦参加特别股东大会的中信集团董事长孔丹、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常振明以及事件的主角荣智健现身。

  直到当日下午17时30分,中信泰富正式对外发布公告称,公司主席荣智健、总经理范鸿龄辞职,即日生效,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常振明接任主席和总经理一职。

  荣智健:

  退位让贤对公司有利

  在公司发布的公告中,荣智健在辞职信中写道:“香港商业罪案调查科3日发布搜查令,要求公司及其董事提供资料,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面对这个现实,相信退位让贤对公司最为有利。”

  与此同时,公司总经理范鸿龄也申请辞职,在辞职信中,他饱含深情地表示,对荣智健辞去主席一职表示遗憾,并称能与荣合作超过20年感到荣幸。他还称:“荣先生能给我机会参与创立中信泰富集团铭感于心,他请辞之时亦是我辞任之机。”

  事实上,对于荣智健的辞职,从爆出外汇巨亏之后就有消息传出,不过,其本人在不久前召开的2008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没有退休的计划,但是否留任将听从董事会的安排。

  外界认为,导致其加速辞职的事件是3日香港商业罪案调查科突袭中信泰富办公室,怀疑公司董事存在虚假陈述和串谋欺诈,要求提供资料,而荣智健本人亦可能牵涉其中,因此荣可能并非自己主动请辞,更多的来自北京中信集团的压力。

  公司公告对荣、范二人表达了谢意和高度赞扬,称他们为公司早年奠下基石,在多年间,公司旗下的业务显著扩充,在实践公司的策略性目标上建立成就,及他们的营商经验及视野为董事会提供真知灼见。

  常振明:

  新任主席力挽狂澜?

  对于此次接任荣智健、范鸿龄而身兼两职的常振明,公告称,其目前为中信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及总经理、中信银行副董事长及非执行董事,及中信国际金融副董事长。

  事实上,关于常振明与中信泰富的渊源要追溯到2000年,当时他担任公司的执行董事,直到2005年。2006年7月,时任建行行长的常振明又回到中信集团任副董事长。当时,有媒体称,常振明此番受中央委派,将率总资产8000亿元的中信集团海外上市。并认为深谙海外资本市场规则的他,非常有可能利用中信泰富这个现成的平台,以吸收合并模式渐次装入中信集团资产。

  历史总是有些惊人的巧合,常振明虽然最终没有利用中信泰富这个平台,将中信集团资产注入。但刚刚新任主席和总经理的他是否力挽狂澜,将中信泰富带出低谷呢?

  “没有退路,只能成功,而且必须把中信泰富做好,这是中信集团的要求。” 常振明8日晚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他认为这不仅因为中信泰富的成败牵涉到众多的员工,也事关股东的利益。他还批评了中信泰富在外汇事件当中的麻痹大意,并表示“这样的事情今后将不会再发生”。

  祸起澳洲外汇投资

  事实上,中信泰富炒汇巨亏需追溯到2007年,当时中信泰富为其在澳大利亚的铁矿石项目与包括渣打银行、花旗银行等在内的13家银行,共签下了24款外汇累计期权合约,但2008年澳元大跌60%以上,使得中信泰富陷入巨额亏损。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称,因炒外汇巨额亏损,公司产生147亿港元的亏损。同时,主席荣智健对外表态称公司外汇合约产生的巨额亏损他“事前毫不知情”。受此影响,中信泰富在香港股价当日暴跌55.1%,市值缩至144亿港元,创1990年来最大单日跌幅。随后,荣智健的麻烦接踵而至。当时市场一度传出该集团在购汇合约操作中存在违规行为的消息,香港警方和香港证监会等监管部门也陆续对此展开调查。

  随后,母公司中信集团出手为荣智健解燃眉之急。2008年12月,中信集团向中信泰富注资15亿美元。中信泰富炒汇丑闻告一段落。据中信泰富公布的2008年业绩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中信泰富外汇合同所导致的变现市场公允值税后亏损金额为146.32亿港元,受此拖累,中信泰富去年净亏损126.6亿港元,也做出不派末期股息和花红的决定。

  然而,中信泰富炒汇巨亏事件并未就此平息。4月3日,香港警方紧急要求中信泰富提供炒汇事件的详细资料,搜查中信泰富总部。同时,中信泰富也发布公告称,香港警务处商业罪案调查科在当天根据一项搜查令,要求中信泰富及其董事就2007年和2008年签订的外汇合约,以及从2007年7月1日至2009年3月16日期间发布的公告提供详细资料,以调查中信泰富是否存在“公司董事做出虚假陈述”,或者“串谋欺诈”的违规行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