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风投大佬激辩中国海外抄底“危与机”

  证券时报记者 胡学文

  本报讯 金融危机冲击下,海外企业的投资吸引力陆续显现,关于当前是否为抄底良机的争论甚嚣尘上。在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众多风投大佬级人物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后,得出较为一致的观点为:在当前背景下,中国海外抄底仍然要审慎行事,不能简单地去抄底。

  话题的“导火索”由鑫根投资合伙人曾强挑起,他建议,政府拿出买美国国债10%的钱,转成购买美国高科技行业领袖公司的股票。他认为,如果购买这样的大公司股票,一旦未来美国经济成功回暖,中国在资本市场上获得的收益甚至会在10倍以上,将远远超过购买美国国债。

  观点一出来就遭到了与会人士的反驳。摩根大通(中国)董事长李小加的回答很坚定:至少目前他绝对不会去抄底。他表示,此次金融危机中,现在世界500强公司到底有多少能够真正存活下来,有多少能够在危机中成为强者,还不清晰。“所以短期来说,我自己不会做,还要看看。”

  北极光投资合伙人邓锋也明确表示,暂时不会进行海外抄底。他认为,如果为了中国外汇储备增值,可以买一些国外优秀公司的股票。他同时对希望抄底国外公司获得技术产权的观点进行了驳斥。

  软银赛富合伙人阎炎也认为当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不具备条件。阎炎表示,通过投资美国企业,把它的高科技搬到中国来,这个事情基本上做不到。原因在于通过股票市场购买的话,很难买到控股权。另外,中国企业现在在海外进行扩张的话,管理能力也根本达不到。

  此外,许多风投专家表达了要抓住机遇也要审慎的观点,他们说抄底不能简单地抄底。中金公司董事长朱云来认为,危机带来巨大调整的同时,也打破了原有格局,使得原来没有希望的人可能又有了新的机会,所以还是应该积极地去看。他认为,对待海外抄底总的来说还是要审慎。“如果有机会,能抓住而不抓,这也很可惜。”

  汉能投资合伙人陈宏则提出,用中国基金买国外矿产资源可能比较靠谱,另外还可以购买部分高科技公司的股票。他认为,中国企业要走向世界,但并非所有企业都需要走向世界,最重要的是能不能管理好。

  IDG高级副总裁熊小鸽的建议是,如果有国内机构要到海外买公司,应该看重的是这个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不是更多在中国发展。他主张购买在国外上市的优质中国公司股票,比如百度、腾讯等,因为这些公司的主要业务都在国内,一方面有助于公司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取得较好的回报。

  “这场金融危机早来了20年,要是晚20年发生的话,估计华尔街会搬到上海去、硅谷会搬到中关村去。”美林集团中国区主席刘二飞用这样的阐述来表明自己当前海外抄底时机尚不成熟的观点。他认为如果危机晚来20年,中国企业可能更有能力和条件走出去进行海外并购。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