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数据冷暖不一 理性分析尤为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 03:56  证券日报

  □ 袁 元

   近几日,国家统计局、央行以及海关总署陆续公布了一系列经济数据。如简单以“冷暖”划分,可谓冷暖互现。这给不少投资者带来了犹豫和彷徨,在“进”“退”之间难以抉择。这种心情不难理解。从外围环境看,蔓延的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国内公布的一些数据又带有一些悲观预期。这种时候,冷静、客观分析尤为重要。

   先看“冷数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值为1249.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4.9%,远远超出此前经济学家的预测。如果单看这一组数据,恐怕每个人的心里都是“冷嗖嗖”的。但在“冷飕飕”之后,我们也看到,1至2月我国外贸进出口贸易顺差338.9亿美元,增加59.6%。在美国、日本、欧洲几大经济体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的情况下,在东欧的经济体出现“金融危机第二轮冲击波”显著特征的情况下,这实难不易。统计数据还显示,在提高出口退税的一些领域,也出现了暖性特征。

   分析接下来的经济数据,则又在“冷嗖嗖”之后,有了较浓的“暖洋洋”的感觉。同样是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276亿元,同比增长26.5%。从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08亿元、4182亿元和59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0.3%、24.8%和26.9%。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12日发布的数据还显示,1-2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0.4亿元,同比增长15.2%。从这一组数据来看,似乎我国经济正在告别衰退,慢慢企稳回升,内需中的投资依然强劲。这一结论也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3月4日公布的数据中得到明证。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上升3.7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升势显著,升幅超过5个百分点。中国物流信息中心认为,这或许显示了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底部回升迹象。

   央行公布的数据则有些让人振奋。央行12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货币供应量增长20.48%,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24.17%,人民币存款同比增长23.01%,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累计成交10.18万亿元,日均成交4848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7.8%,同比多成交1053亿元。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2月份的这一系列数据值得关注,整体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产生积极效果。从11日央行发布的2009年央行第一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的资金和生产要素供给状况有所改善,企业家对下季度经营景气预期明显回升,企业家对下季度宏观经济偏冷的担忧有所减弱,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有所回升。随着“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出,一季度相关行业的贷款掌握指数较上季度平均回升达8.2个百分点,高于各行业平均回升水平0.6个百分点。

   笔者认为,虽然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中国经济在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上依然有很多的困难需要克服,外贸形势也许会更加险恶,但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扩大内需策略已经效果出现,内需的增长将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持续有力的因素。在数据面前,多一份理性分析,自然就多一份信心,信心一多,“比黄金还重要”的特征就显露出来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