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洲系提前逼宫 ST兴业重组风波再起

  ST兴业现任董事长秦少秋近日心情却大为纠结,昔日同门师兄、大洲系实际控制人陈铁铭,日前要求提前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意图非常明确就是“逼宫夺权”。

  大洲系提前“逼宫”

  昨日ST兴业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收到大洲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双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厦门润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厦门新大洲商贸发展有限公司、陈铁铭、林美珠、郑贞福一致行动人“关于请求上海兴业房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提前进行董事会、监事会换届”的函。截至2009年1月16日,大洲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陈铁铭等共同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共计194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同日,记者几经周折打通了ST兴业的电话了解近况,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称:公司未按章程来办理大股东提出的要求,其余有关收购与反收购的情况均不知道。

  由此可见,大洲系向ST兴业提出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意图非常明确就是“逼宫夺权”,进一步控制上市公司实现借壳上市。事实上由于本届董事会依然由现董事长秦少秋掌控、且大多数董事的任期要到今年6月30日才结束。业内人士认为:大洲系“开先河”想提前实现入主ST兴业顿生悬念。

  银洲系捕蝉 大洲系黄雀在后

  二级市场上,ST兴业股权特别松散,在市场上是极为罕见的,根据其三季度报告显示,秦少秋控制下的上海北孚(集团)有限公司以占总股本1.82%的持股位居第一大股东位置,而此前半年报中并无它的身影。上海北孚的加盟,使秦少秋的持股比例增加至2.7%。不过,当时秦少秋并不知道陈铁铭已经开始计划举牌收购ST兴业。秦少秋当时是防御此前对其控制产生威胁的“银洲系”。与从事房地产的银洲集团存在一致行动人关系的徐永珍早已进驻该股,持股1.48%。曾建议ST兴业进行非公开发行,使它觊觎ST兴业控制权的意图开始呈现出来。在重组ST兴业上,银洲系和大洲系上演了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好戏。

  大洲系耗资8000万

  据报道,在去年首度举牌ST兴业之后,陈铁铭就表示借壳决心已定,且专程向有关部门陈述了借壳ST兴业的计划。陈铁铭曾明确向媒体公开表示:增持ST兴业是为了取得这家公司的控制权,不是炒股。从2008年11月初开始增持时,增持前后共投入8000万元。另一方面,据陈铁铭称:ST兴业这届董事会很多董事的任期很快(今年6月)就满了。现在首先要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重新选举新的董事,以便取得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之后清理它的债务,再然后会考虑将大洲集团的优质资产注入。而其他资本对ST兴业反收购的意义不大。以前只是认识秦少秋,相互之间并不熟悉,这次举牌之前更没有事先向他通气。记者 胡希

  ST兴业

  陈铁铭:现任厦门大洲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持股10%。

  徐永珍:银洲系一致行动人,持股占1.48%。 潜在争夺方。

  秦少秋:曾担任大洋集团上海分公司销售部经理。现任上海北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ST兴业董事长和实际控制人。持股2.7%。

  ○相关新闻

  举牌 深宝安入主深鸿基

  继去年底大举买入深鸿基股份后,日前,宝安控股继续通过二级市场大举收集深鸿基股权,目前持股总数已大幅超过原大股东东鸿信,夺得控股权地位。

  深鸿基今日公告称,2月26日-3月11日期间,宝安控股在二级市场共买入深鸿基10039302股股权,占总股本的2.14%。目前,宝安及其一致行动人恒隆国际共计持有深鸿基股票70456245股,占深鸿基总股本的15%,远远高过原大股东深圳东鸿信,成功谋得控股权。

  宝安原来是深鸿基的二股东,在去年11月17日前持股比例仅为4.46%。经过去年11月、12月,今年2月的连续3次举牌后,宝安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共获得深鸿基12.87%的股份,比原大股东深圳东鸿信12.80%的持股比例略高0.07%。

  经过最近的增持后,宝安控股对深鸿基实际持股比例为15%,相对东鸿信12.8%持股比例有明显优势。不过,因在深鸿基股改时,东鸿信为其他法人股股东代垫的股改对价还有1480多万股未收回,占深鸿基股本约3.16%,归还后东鸿信实际持股为15.96%。

  业内指出,深鸿基股权争夺战将继续,这也预示着全流通时代二级市场并购的愈演愈烈。 (记者 王丽)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