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妨把民间投资纳入农业基础设施计划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0日 04:39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包兴安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大通证券农业分析师张喜认为,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农业部分,主要是对此前政策的整合、延续和强化,重在解决三农领域的水电、文化、卫生、路网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以促进民生。

   众所周知,农村与农业基础设施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子。农业与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将有助于平衡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

   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村与农业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实现了农民增收和农业总产值的稳步上升。但是,农村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由此有专家建议,要改变此种情况,需要吸纳民间资本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需建立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

   首先,政府部门应把民间投资纳入经济发展计划。综合考虑民间投资发展规划和政策导向,提供有关政策法规和信息咨询服务,以促进民间投资的扩张。确保资本收益合法化。在投资养殖业的税收征缴上,与国有企事业实现统一的国民待遇。

   其次,深化农业基础设施产权改革,形成民间投资的激励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管护、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加快农业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清晰归属,明确权责,鼓励民间资本介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要积极探索民间资本介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方式。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吸纳民间资金,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的新路子。

   第四,创新民间资本介入基础设施的融资方式。由政府主导基础设施的目标和条件,可集中少量的预算内专项资金作为带动性投资,政府放宽产业准入,通过农业基础设施产权改革吸引民资,利用财政补贴、转移支付等“撬动”民资,鼓励民间资本以联合、联营、集资、入股等方式进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建立投资基金,组建各类基金机构。

   此外,还需建立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巨大的投资需求迫切需要建立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长效机制。同时,地方财政收入低,地方政府财政投入能力有限,因此,需要从各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入手,建立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

   同时,还要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效益。投资效益的增加需要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必须符合实际需要。开展农村基础设施需求评估是投资规划的基础,要全面掌握农村基础设施的现状,进行科学的规划,做到有的放矢。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