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股市基调不变 震荡难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9日 16:29  《理财周刊》

  提要:市场将继续沿着原先的反弹路线运行。与此同时,行情运行中的震荡会加大,格局会变得比较复杂。在大市值股票中实现板块轮换,操作上也不那么容易,股市运行不流畅。

  申银万国 桂浩明

  始于去年11月份的股市反弹行情,在2月中旬出现了调整,股指也从2402点下滑,到3月初的时候探低2037点,差不多回吐了约一半的反弹空间。而这以后,市场虽然再度展开了上攻行情,但走势却显得并不那么流畅,而且市场运行的特征似乎也有所变化。那么,下阶段的股市行情将会如何演绎呢?

  对此,我们的基本观点是:基调不变,震荡难免。也就是说,市场将继续沿着原先的反弹路线运行,把这波行情继续推进下去。而与此同时,行情运行中的震荡会加大,格局会变得比较复杂。

  反弹行情仍将延续

  2月底股市由本来的温和调整演变为连续暴跌,一些人也据此相信,延续了近4个月的上涨行情,恐怕是告一段落了。应该说,作出这样的判断也是有点道理的。毕竟,在这波行情中一直处于领涨状态的中小市值股票,这个时候多少已经显现出了某种疲态。

  有人统计过,如果拿此时中小市值股票的平均PB与大市值股票的平均PB作一个比较,会发现前者要高出后者1.7倍,而这样大的差异,以前只有在2007年的“5.30”暴跌前夕时才出现过。很明显,在现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小市值股票的继续大幅度上涨,已经没有了空间。所以,行情要调整。

  但问题是,同样是在这段行情中,大市值股票的表现是相当平和的,没有出现像样的上涨。这样在股市回调的时候,它们显然不会有足够的下跌空间。相反,由于人们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期开始变好,加上一些大市值股票在此间也相继显现出了经营状况有所好转的迹象。这样一来,对这些大市值股票来说,不但会有相应的补涨要求,同时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补涨条件。于是,市场也就顺理成章地开始酝酿以大市值股票上涨为特征的新一波行情。

  依据现在的基本面状况以及成交量状况,加上考虑到大市值股票的估值水平,应该说它们延续反弹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在中小市值股票大致企稳以及大市值股票顺势反弹的情况下,估值收复前次高点完全是有希望的,进一步说冲击2500点也不是什么奢望。

  实际上,自去年11月份所开始的反弹行情,并没有真正走完,现在不过是在运行过程中进行了一次换挡。大盘温和上行是这次反弹的基调,这个基调在下一个阶段还不会轻易改变。换言之,现在的股市也仍然是适合人们积极操作的。

  震荡加大 热点多变

  不过,应该看到,当股市行情进入到以大市值股票为主导的阶段时,其表现状况会与前阶段有较大的差距。大市值股票上涨,行情表现就会很激烈,宏观数据的影响力也会很大。但在没有真实、可靠的数据刺激的情况下,股市的这种暴涨行情是不可能持续的,因此必然引发随后的较大震荡出现。如果说,在2月中旬以前,股市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连续上涨态势的话,那么这样的状况可以是基本结束了。

  与震荡大,并且频繁相对应的,是市场热点多变。在大市值股票启动以后,由于相关板块(譬如银行、钢铁、石化、电力、地产等)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因此在操作中会产生相互间的挤出效应,并且不容易形成有序的替代关系,难有此起彼落的效果。所以,表现在盘面上就是热点多变,不容易把握。

  另外,虽然现在炒作大市值股票的理由较之过去是充分一点了,但是毕竟在市场上也还是有分歧的。有的基金坚决不看好银行股,也有的对地产股很悲观。这样自然也就会对相关大市值股票的估值产生某种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到了行情的深入。

  还有,在大市值股票中实现板块轮换,操作上也不那么容易,所以热点多变也就会表现为股市运行上的不流畅。实际上,最近银行与地产板块在走势就就是不那么协调的,尽管从道理上来说这都有其必然性,但是这终究会是加大了投资者的操作难度,过去有人说,大市值股票上涨时,行情最好做。其实,这只有在大牛市的环境下才是这样。以目前的市场状况而言,还是应该承认,操作中小市值股票更容易产生财富效应。

  以往,在3月份股市的表现都是比较平淡的,春季行情进入尾声,个股要根据年报业绩重新排队。而今年的情况则比较特殊,一方面行情还没有走完,另一方面市场对年报的关注度又让位于宏观数据。所以,市场会形成一些新的特点。对此,投资者是需要及时作出应对。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