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反对贸易保护,中国要有两手准备

  王 勇

  近两天,贸易保护主义问题成了全国政协委员们的热议话题。而就在上周,由商务部长陈德铭率领的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赴德国、瑞士、西班牙、英国四国采购,以扩大来自欧盟的进口。本次采购规模已超过150亿人民币,采购范围涉及汽车、航空、电信、制造业设备和技术以及环保产品等。中国此举,积极展示了在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在全球经济衰退、贸易量萎缩、失业率上升的大背景下,有些国家转而采取了更为保守的贸易保护政策,这些政策措施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滥用WTO规则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主要是指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即“两反两保”);另一类是使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如有的国家提高了进口关税,采取禁止或者限制进口、制定优先购买国货、优先使用本国劳动力条款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这或许是贸易保护国在全球经济衰退形势下,为了对国内的银行及企业纾困,而采取的一种无奈选择。如果仅从该国国内角度考虑,贸易保护可以暂时确保本国的一部分利益诉求,这也成为贸易保护主义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的重要因素。

  从全球视角看,贸易保护本身的保守倾向和全球化是相背离的。贸易保护阻碍了商品和服务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通,贸易保护“樊篱”,加剧了贸易紧张和摩擦,使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如今,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推动全球自由化的努力遭到挫折,已进入第8个年头的多哈回合谈判前景迷茫,很可能会被搁置,各国不同程度地遭受损失,发展中国家损失会更甚。不久前,世界银行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到2015年,贸易自由化将使全球收益每年增加3000亿美元,其中近三分之二的增量将来自农业贸易改革,而发展中国家从贸易自由化中获得的收益增量将占全球总收益的45%。那么,在各国经济都不景气的情况下,如果各国贸易因之缩水,则全球经济将雪上加霜。

  统计数据表明,美国的制造业只占全部GDP的13%,其中7%都是军工。美国所消费的全部实物产品中有25%要依靠进口,其中40%的消费品要依靠进口,美国有多少品种和数量的国货可以供美国人购买,而美国人又有多少实力购买昂贵的国货?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美国若做出“怎样把国际供给转为国内供给”的优先购买国货的政策,则会随即遭受其他贸易伙伴国的反对、效仿或“以牙还牙”的连锁报复。再来看法国,法国刺激经济计划中的救助汽车工业措施宣称,以汽车业承诺工厂不外迁为交换条件将给予它的两大汽车制造商雷诺和PSA雪铁龙60亿欧元的资助,这些条款被欧盟成员国指责为贸易保护主义。所以,美国和法国这种贸易保护政策,无疑是在作茧自缚,不仅对其贸易复兴、金融复活、经济复苏战略的实施不利,而且,对全球经济复苏和回暖也无任何益处。

  所以,全球经济要复苏,就需要尽快采取措施破除贸易保护“樊篱”,让全球贸易能顺畅运行。

  这场金融危机带来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美、欧都不能再用老的方法应对全球事务,必须探索新的机制和合力。在当前形势下,各国应采取一切措施推动就业和经济增长,同时应致力于避免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在当前的形势下,各国应共同自觉遵守WTO的规则和纪律,进行更加公平与开放的贸易,这将是应对金融危机蔓延、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

  对中国来说,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应有两手准备。一方面是我们要做出表率。中国是贸易大国,贸易政策的任何调整和变化,都会对全球贸易产生影响。迄今,中国的表现可圈可点:首先,尽力保持本国经济稳定较快增长,是中国对全球经济复苏可作的主要贡献。其次,中国积极派遣“采购团”赴欧洲购买商品和技术,扩大自欧盟的进口。另外,积极加强政府间的双边或多边对话和沟通,充分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来妥善解决国际贸易争端问题等。另一方面,在以实际行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贸易摩擦预警监控和应诉机制,鼓励商会多与国外业界沟通、交流,支持中国企业运用法律手段积极应诉,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高级培训师)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