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明博士
红周刊记者 马曼然
曾经备受“热钱”烘烤的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第二波”的重重阴影下,似乎正面临着“热钱”继续大规模抽离的风险。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08年国家外汇储备情况,2008年第一至四季度外汇储备当季分别增加1539亿美元、1266亿美元、967亿美元和404亿美元,外汇储备增量逐渐减少。考虑到2008年第四季度实现外贸顺差1143亿美元,第四季度外汇储备仅增加404亿美元,远低于同期的总贸易盈余和外商直接投资,市场普遍认为,可能有大量资本开始流出,而日前甚嚣尘上的“金融危机‘第二波’即将到来”的说法,更让人警惕资本外流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热钱正在撤离 但不足为患
“热钱撤离说”得到了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明博士的印证。张明长期致力于在华热钱的研究工作,去年6月,他发表的一份名为《全口径测算中国当前的热钱规模》的报告,在业内引起了较大反响。
张明告诉《红周刊》记者,“国际热钱的撤离实际上与境外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有很大的关系。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境外金融机构在本国投资亏损的扩大,急需降低财务杠杆的比例以防破产,这也就意味着一些短期国际资本要出售投资于新兴市场国家的风险资产,去偿还负债。”
但与市场的担忧不同,张明对热钱撤离持中性态度。张明告诉记者:“短期热钱的撤离始于去年中期,以第四季度表现最明显。根据我们的测算,热钱估计在去年第四季度撤离了1000多亿美元。首先,1000多亿美元对于整个国内经济来说,规模还是比较小的。另外,对于国内股市(由于考虑的是流动在境内的热钱,所以没有涉及到香港股市——记者注),由于A股市场总的盘子比较小,去年热钱的流出的确加剧了市场下跌,但这不是股市下跌的主要因素,主因是过高的估值和经济基本面的恶化。”
“至于房地产市场,我曾在《全口径测算中国当前的热钱规模》中提到,2008年上半年虽然股市大幅度下跌,但当时热钱并没有撤离中国的迹象,这说明有部分热钱从股市转战到了房地产市场,主要是帮助开发商融资。但随着去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调整,热钱流入房地产市场的规模也缩小了。与股市一样,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也是因为经济自身的原因。”
张明预计,热钱总体撤离的趋势会持续到今年上半年。“虽然2009年1月份国家外汇储备增加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但可以肯定1月份的新增外汇储备一定是个很大的负数。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1月份的贸易顺差依然没见好转,另一方面,1月份欧元兑美元出现了大幅度的贬值。”
热钱流动趋势滞后A股约半年
在对照过去几年热钱和国内股指的数据后,张明发现,热钱流动趋势滞后于国内股市半年左右时间。例如,热钱主要是从2006年左右加速流入的,而国内股市在2006、2007年也呈加速上涨趋势;A股于2007年10月份见顶,而热钱滞后半年,于2008年中期才开始撤离。
张明提醒人们今年下半年要注意热钱的“卷土重来”。他认为,首先,热钱流出的根本原因在于“后院着火”,必须回救,而不是看空中国经济,这点从目前没有其他哪个新兴市场国家出现大规模的资本流入也可以佐证。其次,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的基本面要好很多,这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和家庭负债率不高,中国仍旧是全球制造业最有竞争力的地区。所以,中国经济可能先于其他国家出现反弹,且反弹速度可能也会比较快,而经济的反弹也将重新燃起人民币升值和利差扩大的预期,吸引热钱的重新流入。另外,调整后的中国股市和房地产的吸引力会进一步增强。况且,因为现在国际资本在源源不断地流出,反而会使我们放松对流入的管制,将来更易于热钱进。张明判断,热钱的回流最早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最迟则在明年上半年。
热钱会抄谁的底?
那么,倘若热钱回流,会流向哪些领域?张明认为,资产市场始终是热钱集中的去向,尤其是在资产市场价值凸显的情况下。他向记者分析:“未来热钱一旦大规模回流,很可能的一个目标去向就是国内股市,小部分潜入房地产市场。因为国内股市经过去年的大幅调整,投资价值又重新凸现出来。而部分地区的房地产价格经过今年上半年的调整,下跌也将趋于缓和,投资价值也会有所恢复。”
同时张明认为,热钱的投资对象一般具有投机性强、流动性好、隐蔽性强等特征,因此流入基础资源领域的规模不会很大。
不过,张明并不乐见热钱的流入。“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引起相关领域资产价格的上涨,并不意味着这些领域具有光明前景,只能说它可能导致新的泡沫产生。而泡沫破灭的痛苦,还是以本国人来承受的。所以,热钱大规模流入会导致相关领域出现一轮行情,但投资者一定要谨防给热钱买单。”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