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鲁信高新们的厄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9日 01:06  证券日报

  牛年伊始,借着管理层要推出创业板的东风,股市上的创投概念股风生水起,涨势喜人,着实让持有创投概念股的投资者美美的赚上了一把。而引领创投概念股上涨的便是号称“中国创投第一股”的鲁信高新。在短短的3个月里,鲁信高新的股价翻了近4番,其赚钱效应真的是不服不行。

  牛年出牛股本来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特别是在去年投资者没有赚到钱的前提之下,趁着如今大盘股指的反弹之势顺水推舟赚点小钱本也无可厚非。只是凡事都有个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好事就变成了坏事。

  就拿鲁信高新来说吧,尽管其涨势如潮,但从价值投资理念来看,其业绩乏善可陈,主营业务的全面转变还使得其面临着何处营收的难题。某种程度上说,创投业和地产业的盈利模式有点相近,投入的摊子铺得很大,但究竟哪个摊子在哪一年能有收成却是一个问号?原因也很简单,目前创投公司的盈利退出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依赖于所投资的公司通过上市之后出售股权的方式变现盈利。但是其所投资的公司中,有几家公司能够上市,又有几家公司能在哪一年上市都是未定之数。这样就有可能出现一种状况,就是在某一个特定的年份里,比如说在今年,由于风闻创业板会推出,市场的反响程度比较强烈,可能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会多一些,因此作为诸如鲁信高新们的创投公司在今年的业绩可能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甚至会出现爆发性的业绩增长。但是和实业上市公司略有不同的是,创投公司的这种业绩爆发性增长绝对不具备可持续性。也就是说,今年鲁信高新的业绩可能是每股1元,而明年鲁信高新的业绩可能是负的0.3元。

  对于创投公司而言,业绩的大起大落绝对是一件再为平常不过的事情。但这对于投资于创投公司的投资者来说,其投资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评判创投公司的估值。目前,对于实业公司的估值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完备,而创投公司作为新生事物,其估值体系尚未建立。也正因如此,市场中的主力机构才有如此魄力把鲁信高新之类的创投股的股价推至历史新高,就是想浑水摸鱼,反正谁也不知道鲁信高新之流到底值多少钱。

  鲁信高新股价一飞冲天的背后,其所依托的依然是投资者“逢新必炒”的习惯使然。中国股市向来有着“逢新必炒”的习惯,尤其是在如今创业板紧锣密鼓之下,国内投资者对于创业板推出之后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价有着极高的助涨欲望。利用了国人对创业板的这种看涨情结,掌控了鲁信高新的机构们兴风作浪,力图通过捧红鲁信高新来掩护其在其它创投概念股上实现“胜利大逃亡”。这种操作伎俩其实并不新鲜。早在9年之前,国内股市上对于“科技网络股”的炒作达到了极致,“沾网就涨”成了家常便饭,一大批业绩极差甚至是亏损累累的个股借助着“科技网络股”的金字招牌风光一时,夺足了投资者的眼球。时过境迁,当年的“科技网络股”已是人去屋空,参与其中的投资者也是深度套牢。这个惨痛的历史教训对于今天我们看清鲁信高新之流的本质依然有着深刻的警醒作用。

  推出创业板,本来是管理层为了解决具有高成长性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一个平台,是管理层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实质性的政策扶持措施。创业板公司不是也不应该是市场主力借题发挥恶意炒作的对象,那样会把创业板这本好经给念歪了。因此,对于鲁信高新的疯狂炒作,理性的投资者还是少碰为妙。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