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09年中国股市主题精选 创业板有望先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3日 02:44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大军

  【编者按】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从去年11月以来的这轮反弹行情中,“中国创投第一股”鲁信高新(600783.SH)以4.76倍(以最高价与最低价计算)的涨幅而当之无愧地位居深沪两市第一“牛股”,并以此高姿态迎接当下议论得最热烈的创业板的到来。

  创业板一旦成行,将打响中国牛年股市创新的第一枪。随后而来的则可能是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以及发行制度的变革。

  创新完善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础设施,中国股市体系长期存在的断层和短板将得到填补;创新改变着游戏规划,导致更多元、更立体及更复杂的投资策略,冲击着投资者旧有的投资理念及思维模式;创新不仅直接影响着市场运行,也将促使券商格局及投资者格局发生嬗变。

  牛年的证券市场创新还包括产品创新,可交换债券(EB)、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沪深300ETF、行业ETF、债券ETF、海外市场的ETF、期货投资基金都有可能出现,而券商直投业务及资产证券化也将有所进展。

  在当下人们对市场行情还在恐慌、犹豫和徘徊的时候,我们似乎可以采用一种倒推法,将创新与行情进行某种联系。即创新要得以顺利推行,必须要有一个正常、稳定及有序的市场环境,市场点位及估值水平太高或太低都不是推出创新的最佳时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判断2009年的股市走势,我们似乎也不用太悲观。

  本专题将分制度创新及产品创新两篇报道勾勒2009年中国证券市场的创新图谱。

  2009年的中国证券市场注定将是一个创新年。

  今年1月,在作为证监会新一年工作风向标的2009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稳妥推进市场创新、深入推进发行制度改革、拓展多层次市场成为主题词。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向记者透露,对于证券市场的创新,监管层其实早有规划,其实施虽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搁置,但包括创业板、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在内的创新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是迟早的事。

  而随着2009年中国证券市场的良好开局,创新进程将有望加速。

  创业板或先行

  近日,有关推出创业板的消息格外引人注目。业内人士认为,在三大创新中,创业板或许是最先成行的。

  2008年1月24日,证监会在其发布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中指出,将大力推进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建设,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大力发展主板市场;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板建设;加快推动创业板建设;构建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建立适应不同层次市场的交易制度和转板机制;完善登记、托管和结算体系。

  2008年3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

  “创业板的推出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某外资券商的高层对记者表示,首先,对于证券市场而言,在市场的层次性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对于经济主体而言,这是国家支持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的一大利好政策,对于投资者而言,将有更好的投资产品可以选择,对于券商而言,创业板的推出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和交易量,而且,还将促进券商投行业务的发展。

  “现在推出创业板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招商证券分析师杜长江认为,首先,中国正处在经济从底部复苏的过程之中,而高科技企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一般较小,且成长性有保障,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高科技企业容易引发一轮新的经济周期。所以,创业板的推出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支持。

  不过,创业板的推出一直没有摆脱“冲击主板论”的困扰。

  “目前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资金不仅可能分流到创业板的二级市场,而且,可能分流到中小企业的PE投资中去。”杜长江认为,不过,“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一般规模较小,扩容不会对主板市场形成太大影响。”

  但杜长江认为,创业板将推动估值体系的调整,这可能会是一个更深远的影响,主要是主板市场中的无技术优势小盘股的估值水平将下降,因为其显得不再稀缺。

  盈利模式变革

  在创业板之后,融资融券及股指期货也将陆续推出。

  “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推出将增加市场的流动性、活跃性以及证券市场的效率,并且,为投资者的投资组合提供有效的风险防范工具。”赵锡军认为。

  “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金融工具将减少当资金充裕时股票的稀缺性溢价。在没有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金融工具的时候,投资者只能做多才会赚钱,当市场资金充裕的时候,定价过高在所难免;而当投资者可以通过融券卖出、卖出股指期货等做空赚钱的时候,即使市场资金充裕,市场的价格也将更多地受内在价值的约束,较少出现泡沫。”杜长江认为。

  同时,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的推出也将彻底改变中国证券市场的盈利模式。

  杜长江认为,融资融券具有的做空机制主要是针对单只股票,而股指期货具有的做空机制则主要是针对大盘指数,而推出股指期货的重要意义则在于,投资者可根据对大盘走势的准确判断而实现盈利。

  对于这两项创新业务,券商也是翘首以待。

  2006年、2007 年两年国内资本市场的空前繁荣,使得以三大传统业务为主的券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券商的传统业务潜力在2007 年发挥到了极致,未来业务发展空间将更多依赖于创新业务的开展。

  2008年9 月9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审批暂行规定(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规定了券商可以经营《证券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和证监会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未明确规定的业务(即创新业务),以及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变更的具体操作流程。

  国信证券认为,《草案》的公布标志着未来创新业务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过去证监会的监管是要求证券公司“法无授权即禁止”,现在开始转向“法无禁止即可为”。

  而且,未来创新业务的发展和推广路径为:证监会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并批准若干证券公司先行试点;根据试点情况,或决定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在制定相关业务规则后正常推开,或停止批准新的申请。

  但是,风险的防范不能忽视。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与投资者的投资能力与投资理念有关系。对于监管机构来说,因为金融产品间的关联性,因此,需要有统一的监管模式。比如,2007年和2008年,银行发了很多理财产品,应该说,股市泡沫的出现与此有一定的关联,但是,这一块却被监管层所忽视,因此,对于创新产品的监管需要有全局观,需要监管层之间的有效协调。”某券商人士对记者表示。

  一步竞价缩小一二级市场价差

  然而,相比上述三大创新,发行制度的市场改革或许是更为基础和急迫。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认为,我国股票发行制度从资本市场建立之初的审批制到核准制,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进行了各种改进,但与成熟市场的注册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发行审核制度仍须进一步深化改革。

  “从长远来看,注册制将是中国证券发行制度的发展方向。但是,采用核准制还是注册制,与经济体的发展程度、投行的整体素质以及证券市场的成熟程度有关,在目前中国的发展阶段,核准制仍有存在的必要性。”上述外资券商高层认为。

  同时,新股发行中询价环节开始得到重点关注。

  2月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对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36家询价对象采取自律处理措施的消息挂上了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网站。上述36家询价对象在2008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询价工作中均出现报价高于发行价格却未申购的情况。

  “股托”一说顿时风行中国证券市场。而这种发行方式也被诟病为“高PE 发行向二级市场输送泡沫”。

  上述外资券商高层表示,“从我们知道的海外情况来看,询价机构往往更倾向于在报价的时候将价格报得更低一些,这样,他们在二级市场上才能拿到价差。”

  该高层认为,未来发行制度的改革方向很明确,那就是与国外发达国家一样,实行一步竞价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缩小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的价差。

  “在国外发达国家,股票发行的过程是由投资银行给出发行价的价格区间,这个价格区间考验的是投资银行的定价能力,如果定价不准确,就有可能导致没有定单而发行失败,或者投资银行只能向下修正发行价格。接下来,是各个投资者之间在这个发行区间的竞价,出价低的投资者有可能拿不到股票,这种一步竞价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地缩小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的价差。”

  对于在发行过程中如何平衡利益分配,市场也有广泛的讨论。有分析人士认为,新股发行中要加大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目前的发行方式有利于机构,而不利于中小投资者,可考虑将两类投资者分开进行认购,同时实行实名制,极端一点的可仿效香港对散户实行每个账号1000股的做法。

    相关专题:

    聚焦创业板

    相关报道:

    视频:消息称管理层表态创业板上半年推出

    第一批创业板上市中介机构已进驻深交所

    创业板150候选企业名单一览

    中信证券报告指出创业板将开启创投行业春天

    创业板首批公司优于中小板

    创业板将在5月推出 开曼模式受阻创业板

    视频:创业板推出会激发商业模式创新

    创业板大事记

    十年热盼创业板 欲迎还拒疑虑多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