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盛军锋:全球经济复苏曙光已现

  从海外经济基本面看,经济短期仍将恶化,但积极财政政策陆续展开,经济触底可以预期,全球经济有望在2010年复苏。

  美国经济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调整,至目前为止,仍未见启稳迹象,高盛预测2008年四季度美国负增长5%,2009年1季度、2季度分别负增长3%和2%。2008年10月份IMF对美国2009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值为0.1%,欧元区为0.2%,处于衰退状态。特里谢最新认为欧元区2009年经济增长为-0.2%。全球增长由2008年的3.9%将可能下降接近30%,这一数据仍有望继续下调。世界银行12月最新发布的《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8年全球GDP增长率为2.5%,2009年将降至0.9%。发展中国家明年的增长率预测为4.5%,高收入国家将出现负增长。OECD最新12个月先行指标也显示全球经济,尤其是发达经济体近来剧烈收缩,同时经济收缩的扩散效应在过去几个月刚刚开始影响到新兴市场。

  然而,我们同时也要看到经济有利的一面,在发达经济体衰退深入的时候,美国、欧元区都纷纷加大财政政策力度,美国奥巴马政府财政扩张力度已经超过8000亿美元,而且主要集中在基建和节能改造;欧元区宣布总共超过2000亿美元的财政扩张计划。中国的财政力度更是节节攀高。全球主要政府的保增长政策无疑为未来经济触底和复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过去100年里,美国经济周期中,从顶部带复苏平均时间是24个月,最短是12个月,但如果实体出现明显产能过剩,同时伴随着明显的金融层面危机,调整时间一般都超过12个月。本次美国危机百年一遇,从经验判断,调整周期将超过平均时间24个月,因此,美国经济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将在2009年末前后渴望看见微弱复苏,这一判断与最近经济学家的预测基本吻合。

  因此,结合欧洲经济、新兴市场经济来看,全球经济的复苏最早也在2010年。

  国内经济收缩过程有望缓解

  从国内看,出口恶化、投资减速导致GDP短期下滑,企业业绩仍将恶化,但大幅降息的宽松货币政策、扩张财政政策为经济提供向下的缓冲,短期来看,去库存将尽尾声,也为未来经济数据的环比提升埋下伏笔。

  2009年上半年经济仍处于库存消化、产能收缩期。一般来说,经济调整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游高通胀导致中下游无法传递成本,形成产成品和投入品价格倒挂、加工制造环节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亏损。第二阶段是中游价格制造环节由于利润恶化而急剧收缩产能,形成高库存;第三阶段是最终需求伴随着中游产能的下降,形成产业链条自下而上的全面收缩;第四节阶段是中下游需求见底回升,库存基本消化完毕。从目前看,经济正处于消化库存、收缩产能、需求萎缩的第三阶段。库存消化有望在明年2季度前后消化完毕,在此之前经济处于调整触底阶段。

  二季度有望成为GDP的环比低谷, 3季度开始,经济进入短期的环比上升通道,但能否持续,有待于出口需求的态势。

  从2008年9月到12月,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出口等实体指标出现断崖式的跳水,我们判断,宏观指标才真正体现出由外需和由此导致的内需的萎缩,因此,朝后看,短期内中国的经济仍呈现急剧收缩态势。中国2009年外需疲软,由外需导致的产业层面的内生投资冲动仍很弱。由于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占主体,房地产占15%—25%,基建相关的投资占比较小,而政策推动的投资扩张并不改变投资下降的趋势,消费将滞后下滑,因此,2009年经济可以概括为政府推动和经济内生回落的博弈中,我们仍延续之前的预测,GDP增长8%—8.5%,对应的情景是顺差零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大约在2008年12%基础上,下滑到8%,消费基本平稳。

  去年12月份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呈现全面反弹迹象,货币层面的流动性回升大大超过市场预期,但货币反弹是否能够持续,有待观察,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收缩程度将有所缓解。依据中国经济的研究经验,流动性最强的M0最能预示经济活力的强弱变化,通过考察M0相对于M2的变化,可以预示经济活力的变化。

  自2008年5月以来,M0收缩明显,预示经济活力急剧收缩,虽然12月各层次货币反弹,但仍有待观察反弹的持续性,但结合库存调整的进程看,至少可以反映库存调整趋于结束,中央扩张财政刺激下,经济收缩过程将有望缓解,GDP有望在二季度成为环比的阶段性低谷。但二季度之后,经济能否持续回升,仍存在不确定性。中国经济的真正复苏,有待于发达经济体复苏和中国出口的回升。

  (作者单位:宝盈基金)

    相关专题:

    中国行动应对经济下滑风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