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阳丹 邢佰英
上周六结束的2009年煤炭衔接会成果寥寥。为了减轻成本压力,在预期明年市场煤价仍有下跌空间的情况下,五大电力集团最终一单未签。分析人士认为,在电力市场价格没有市场化的情况下,这种“煤电顶牛”的现象还将继续上演。
对此,长城证券提供的研究报告建议,发展煤炭中远期交易,形成统一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开辟衔接会之外的煤、电衔接途径,是解决“煤电顶牛”的有效方式。
衔接会制度亟待反思
煤炭产运需衔接会的前身是煤炭订货会,最初是为了满足计划经济条件下配置运力的需要而召开的,供需双方不需要对价格进行谈判,煤炭价格由政府确定。从1993年开始,煤炭价格逐步放开,但电煤重点合同价和市场价格的双轨制也逐步形成。
正是由于存在重点合同和市场两个价格,历年来衔接会上所制定的煤炭合同价格都很难得到严格执行。1998-2003年期间,煤炭行业处于低谷期,煤炭市场价格低于重点合同价,电力企业都不买合同煤,纷纷买市场煤;而2004-2007年,煤炭行业处于上升周期,市场价格高于重点合同价,重点电煤合同兑现率不高;到2008年,市场价格暴涨,除极少数煤炭企业执行了年初签订的重点电煤价格外,大多数煤炭企业的电煤价格随行就市,“合同价”形同虚设。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从2007年开始,原来的订货会更名为衔接会,重点合同价格也由供需双方自主衔接,但由于运输力量的制约,以及供需双方对合同执行的不力,导致衔接会实际上仍是“运力分配会”。而一旦出现经济增速放缓、铁路运力增长的情况,运输瓶颈对煤电双方的制约将大为减弱。
长城证券分析师赖礼辉表示,按照2009年度我国GDP增速回落到8%的预测,明年全国煤炭需求增速将下降到1%-2%,增量在5000万吨左右。而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安排,2009年度分配给重点合同煤的铁路运力增幅为7%,或增加5500多万吨,分配给煤炭的铁路运力增量显著高于煤炭需求增量中铁路运力的需求增量。因此,2009年煤炭的铁路运力瓶颈问题将有所缓解。这也正是今年五大集团不着急签订煤炭合同的原因之一——不担心明年会因运力不足导致煤炭紧张。
银河证券研究员邹序元认为,由于煤电双方签订的重点合同对双方的约束力不强,违约成本很低,预期明年的煤价很可能随行就市,市场煤价很可能跌破合同煤价,形成倒挂局面。
中远期交易或成解决之道
对于煤电双方的矛盾,长城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发展煤炭中远期交易可以成为解决之道。煤炭中远期交易是指煤炭的买卖双方通过签订中远期合约以约定在未来某一时期进行实物商品交收的一种交易方式,它允许合约转让,采用价格撮合、合约保证金管理、逐日结算和仓单交收制度。目前,国内已出现了钢铁、甲醇、玉米等大宗商品的许多中远期交易市场,尤其是钢铁中远期市场,已颇具规模,并在钢铁市场上发挥重要影响力。
该报告指出,中远期交易将形成统一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开辟衔接会之外的煤、电衔接途径。煤炭中远期通过统一的交易市场,将原本由以政府为主来实现的电煤供销协调、煤炭运输协调,转化为由以市场为主的力量来完成。这样一来,电煤完全由市场来定价,消除重点合同煤,从而彻底解决电煤价格双轨制问题。
据了解,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目前已经在进行煤炭中远期合约设计工作,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也希望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煤炭交易市场,将中远期交易甚至煤炭期货纳入其中。
记者在此次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上了解到,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之所以在合同煤价确定上出现高达130元/吨的分歧,原因就在于双方对明年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判断不同。成本增加和煤价并轨是煤企涨煤价的主要理由,而扭亏则是电企能承受的煤价底线。
邹序元认为,与每年的煤炭衔接会上双方议价的混乱局势相比,建立中远期煤炭交易市场将直接利于双方进行充分的信息沟通,并缩小双方对煤炭未来定价的分歧。建立中远期煤炭交易市场的最大作用在于使得煤炭定价能更准确地反映煤炭市场的供需情况。
历时七天的“2009年煤炭产运需衔接会”已落幕,但结局依旧不“圆满”,由于对明年煤价的预期分歧过大,煤电双方的重点合同签订量远未满额,五大发电集团更是以“一单未签”的态度抗议煤企报价。一时间,业界再传对衔接会的质疑之声,对煤电矛盾的漫漫求解之路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