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业一“股”独大命题待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9日 03:46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银河证券研究所 魏慧君   

  在今年市场持续单边大幅下跌的背景中,我国基金业内部特有的产品结构的缺陷彻底暴露。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这一对曾经是牛市中促进基金业飞速发展的助推剂,如今成为导致基金规模急速萎缩的两大元凶。

  被动扩张导致一“股”独大

  长期以来,迎合投资者偏好进行产品推送成为我国基金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抢占市场份额成为各家基金公司的主要目标。2006-2007年期间,为迎合市场,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出现报复性增长,占全部基金资产规模的比例一举攀升至83.16%,我国基金业一“股”独大的产品结构最终形成。而从全球基金结构的平均水平来看,股票基金资产总额占全球基金资产总额的比重约为48%,混合基金占比则为10%,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占比分别为16%和19%。

  进入2008年以来,股票市场的急速下探远远超乎各家机构的预测,从2008年初至11月底,A股总市值由年初的39.91万亿缩水至15万亿,缩水63%。在这轮下跌的过程中,我国的基金业前期快速发展所创造出的资产规模短时间之内大幅挥发,从2007年底至2008年3季度末,中国基金业总体资产规模从32754.03亿元缩水至18204.58亿元,缩减幅度接近80%,这过程中,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总体资产规模从27269.54亿元减少至13911.34亿元。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股票、混合基金规模落差占到基金总体规模落差的比重高达92%,成为导致基金规模急速缩水的元凶。

  如果说基金资产规模的大幅波动是本轮调整的短期影响,则后续投资者申购赎回的行为则会对基金业造成更为长期的影响。

  截至2008年中期,基金净赎回规模为459.21亿份,其中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净赎回为431.96亿份。考虑到2007年基金规模的巨大净申购量,以及后续市场周期性变化的走势,我国基金业要消化如此大规模的潜在赎回仍然需要经历较长的一段时期。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国新增基金投资者还缺乏一定的投资经验,如果这些新增群体的投资理念和结构不能得到合理的引导,则后续基金赎回的压力将会有增无减;而这一因素对于我国产品结构高度集中的基金行业来说也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调整结构不能仅靠IPO

  对比历年新基金发行的状况可以发现,2008年债券基金的发行无论在绝对规模上还是在占比上均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如果说2005-2006年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的飞速扩容是对前些年发展滞后的恶补,则以2008年为转折,债券型基金等低收益、低风险品种开始了对其发展滞后的冲锋。

  但是单纯的基金IPO并不能有效化解目前我国基金业产品结构存在的失衡现象。事实表明,历史上我国基金业在新基金发行中对于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发行的热情从未发生过消退,除非股票市场继续下探,从而不断压缩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现有资产规模,要想通过基金IPO实现对基金产品结构的有效调整基本上不可能。

  目前,我国的基金业已经逐渐出现对投资者行为进行引导的主动营销方式,我国基金业后续应通过不断引导投资者,来平滑冰山一角下的流动性压力,同时通过产品的合理布局在更大程度上应对这次调整,以此实现基金业的软着陆和后续的平稳起飞。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