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战略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产业资本大有可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3日 07:04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肖渔

  “增持新规的出台,赋予了产业资本一个对市场表达看法的机会,它标志着建立市场化并购机制的开始,也是维护市场稳定的一项长远之举”,谈及增持新规发布以来的实际效果,业内专家作出这样的评价。

  作为一项便利大股东增持操作的新办法,新规一经出台就在市场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现在买股票比重置成本都低,有什么理由不增持呢?”在被问到增持动机时,某上市公司集团老总如此作答。

  实际上,由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天然属性的不同,他们对公司价值的判断往往是不同的。金融资本投资时一般看的周期比较短,而大股东占据天然优势,对于上市公司的价值判定则会看得更深、更透、更远,因此市场下跌对于他们而言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新规发布后的首家增持公司有研硅股,其控股股东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有关负责人就表示,出于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就一直准备着增持公司股份,“正好赶上增持新规出台,我们立即付诸行动,一不留神就当了回第一!”

  而在124家实施增持的公司中,不仅公司范围分布广泛,增持行为本身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这其中既有上市公司自身增持其他同业上市公司的,比如海螺水泥增持冀东水泥等7家同业,也有B股公司积极探索实施增持的,比如伊泰集团,更有灵活运用增减持探索市场化的价格稳定机制的新兴铸管案例。控股股东纷纷利用增持新政,探索市场化的上市公司价值发现新路径。

  “我们对自己的同行最了解,我们不是看一两年,是看很长时间。”海螺水泥的有关人士在谈及增持动机时表示。在他看来,海螺水泥增持其他同业上市公司,看中的是目标企业的产业投资价值,“公司每年都要支出几十个亿扩大规模,既可以建新工厂,也可以收购,而直接建新厂可能还不及收购便宜。实际证明,收购的效果很好,水泥行业20多家上市公司,大的企业有信心,整个市场就会有信心”。

  而对新兴铸管而言,灵活运用增减持,使其既享受了市场下跌带来的机会,也受到市场上涨形成的约束。在去年股市非理性上涨的过程中,新兴铸管集团主动减持,又在今年8月末实施增持。“大股东有信心,中小股东就会有信心”,新兴铸管集团的负责人表示。谈及对于增持的态度,这位负责人甚至用“不过瘾”来形容。他建议将2%的自由增持比例进一步放宽。“我们现在还想继续增持,但是政策不允许,因为2% 的上限用完后一年之内便不能再有动作,希望政策能适应市场要求进一步放开空间。”

  不仅是新兴铸管集团,内蒙古伊泰集团在增持伊泰B股,表达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及盈利潜力良好预期的同时,也通过本报表达完善B股公司增持的有关政策建议。

  比如,他们希望证监会能允许大股东在境内开立B股账户,为增持创造有利条件。因为B股交易政策的特殊性,大股东在增持B股方面,手续繁多、耗时较长、推进效率不高,往往会错过股价较低时期,增加了增持的成本。同时,他们还希望证监会协调发改委、商务部、外汇局等部门,进一步简化手续,加快境外投资项目审批、外汇资金来源审查及汇往境外等有关手续。

  “它绝不是终点,而是为推进并购重组的市场化开了一个好头,今后监管部门还会继续研究制订并购市场化的相关机制,其中重要内容就是实现审批与持续监管的联动。”某内部人士透露。据悉,所谓审核与监管的联动,就是从并购行为刚开始的环节就让监管介入,严密防范内幕交易。同时通过这些措施,完善机制,鼓励并支持真正市场化并购行为的发生。“有人说,现在是大股东捧着金饭碗却动不了,我们并购机制的建立就是让这个饭碗能够活起来。”该人士总结道。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