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决新股发行弊病关键在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3日 06:5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张燕平

  国务院提出的金融“国九条”中指出,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股票市场运行,发挥资源配置功能。业内人士认为,疏通国内新股审而不发的堰塞湖,恢复股票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来为优质企业的发展、经济的复苏提供保障,资本市场重新恢复活力已是当下的燃眉之急,而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或许将令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有专家认为,“一个丧失融资功能的股市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一个丧失融资功能的股市也必定是趴下的没有活力的市场”。受到A股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A股IPO自9月以来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市场人士认为,这样的局面维持得越长,对市场越不利, A股IPO重新开闸的预期和越积越多的待发新股已经成为了始终悬在投资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阻碍了市场的每一次反弹。

  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看待新股发行。2003年11月,经历了半年多下跌的上综指从1650跌至了1300点,当时待发行的大盘股长江电力曾令投资者一度产生过恐慌。但之后的事实证明,长江电力的发行不但没有给市场带来打击,“利空出尽”反而给市场带来了一轮可观的反弹。2006年7月,A股市场反弹至1700点后,工行400多亿规模的发行也曾令市场忐忑不安。实践证明,工行发行过程市场波澜不惊,机构投资者的踊跃认购及其良好的后市表现令市场信心大幅提升。“靴子落地”后指数一路上行。

  由此可见,新股发行本身并不是坏事,关键的问题在于新股今后如何发行。

  IPO宜“疏”不宜“堵”,让新股有序的发行有望彻底解决投资者不敢做多A股的“心病”,给市场的反弹带来新的动力。其实从历史上来看,优质蓝筹股的发行也往往充当着市场反弹的风向标,为市场带来崭新的投资机遇。

  目前的新股发行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是新股申购中签率超乎想象的偏低;二是新股上市首日溢价却是十分离谱的偏高。在很多A股IPO中,新股发行定价的非市场化导致了新股首日涨幅过大,而当前“资金为王”的资金申购方式则导致了新股大部分落入了机构投资者的手中,大量中小投资者只能选择在上市首日买入股票,最终导致了新股首日疯狂上涨,后市一路走熊的被套悲剧。只有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市场化方向的改革,才能解决A股一级市场所存在的问题,缓解中小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恐惧心态。

  据专业人士介绍,在香港,新股发行的节奏完全由市场决定,在市场低迷时,大多数企业都会主动推迟发行计划,因此也不存在大量待发新股集中涌出的风险。在发行机制方面,香港新股发行除了面向机构投资者的国际配售部分外,还特意保留一部分新股面向散户投资者公开发行,而参与了国际配售的机构投资者不能再参加公开发行。

  此外,在面向散户的公开发行中,会根据投资者参与认购股数的多少,给予不同中签率的配售,认购数量较少的小散户中签率更高,更好的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样的做法值得在国内新股发行制度中加以引进,从而令A股IPO向更市场化、更公平的方向发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