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抢占中国避险高地 海外公司转板风欲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7日 02:4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李晓晔 实习记者 任雪

   早在国庆节前夕,曾经供职于华尔街国际大行的莫翡就给其国内的投行朋友传短信息:“华尔街危机犹如瘟疫,第一波袭向穷奢无度的投行业,然后蔓延至基金业,之后投资者开始大量撤资,那些曾经以在美上市为荣的企业避之唯恐不及,纷纷改弦另觅出路。”

   莫翡预言似乎正在我国多家海外上市公司身上得到印证。

   转板风乍起

   近日,入选美国纳斯达克股市100指数成分股的百度公司内部人士(从事市场和商务拓展工作)向本报记者透露,公司正在积极寻求回归A股之路。“一方面,美国股市持续低迷,融资前景难言乐观;另一方面,现在外汇管制非常严格,海外融来的资金难以及时用于国内发展。这是公司渴望回归A股最主要的两个原因。”

   和百度情况类似的新浪CEO曹国伟表示,公司从来都不排除回归A股,但目前政策尚未明晰,技术操作上很难。有朝一日新浪回归A股上市,是他们希望看到的。

   与在美上市公司回归无门相比,香港上市公司显得尤为幸运。全球第三大特种计算机制造公司研祥集团(HK8285)副总裁樊小宁也透露,研祥集团正在为回归A股做准备,目前已由专业中介为其进行前期准备。

   作为国内最大的特种计算机制造商,研祥占据了国内约1/3份额,全部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还主导制定该行业的国家标准。

   由于产品不是终端产品,且不在内地上市,所以研祥集团在行业外却没什么知名度,这给研祥持续发展带来了困难,基于开拓更大市场的目标,研祥集团选择在此时回归A股。

   与研祥回归A股档期一致的还有中国最大的电子监管方案提供商中软国际(8216.HK)。中软国际高级副总裁孙秀芳谈到,中国有一个巨大的国内市场,不管外部环境多么恶劣,企业只要将国内市场做好照样可以活得好好的。中软国际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软件外包服务商,未来国内与国际业务将各占其50%的比重。

   “像微软等大的欧美客户今年纷纷逆势增加与中国的合作和投资,作为其规避金融危机风险的一种战略,中国的本土企业更有理由以中国市场作为避险高地。”孙秀芳说。

   H股回归先行

   “受政策所限,国内券商真正能从回归潮受益部分只有港股。”中信证券投行部人士分析。

   《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在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点办法(草案)》规定,获批回归A股的企业只是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在开曼群岛、英属维京群岛等地注册的企业,尚被拒之门外。

   而当年风险投资中国潮中,在投资最初已做好相关的退出机制安排,在开曼群岛、英属维京群岛等地注册,然后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风投退出。

   此轮危机中,这类已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的企业直面寒流袭击。海外资本市场持续低迷,使很多公司股价急剧缩水。在搜狐、百度、网易、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先后宣布回购计划后,新浪日前也宣布了其总额达1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应对危机。

   盛大CEO陈天桥在不同场合多次建议,适当放宽境外红筹回归A股的条件,比如上市地、注册地等,并适当降低允许回归的境外红筹市值标准,同时扩大回归的途径选择,除让境外红筹直接到A股上市之外,制定相对宽松的鼓励政策,鼓励这些企业将具有优秀成长性和收益率的子公司或关联公司在A股上市,给予更多融资选择。

   在和君咨询董事长王明夫看来,企业呼吁放开回归政策的游说行为值得嘉奖的。因为,“美国经济衰退不是一个周期,而是一种趋势。在这种形势下,目前在美国上市的企业,短期内应进入‘紧急状态’,需要随时准备好危机公关;长期来看,需要早做退市准备,寻找最佳的撤美时机。转板A股对这些企业来说是不错的选择。转板的具体操作方式尚需不断探索。”

   12月16日,据本报记者向证监会研究中心人士了解,对于海外上市的优质企业回归、甚至海外优质公司来华上市,证监会相关部门一直有研究和探讨,但目前尚未有成熟方案。对于海外上市红筹公司目前面临的困境,证监会也将予以关注。

   中国“方舟”?

   一面是,海外上市公司回归A股的拳拳之心;另一面是,随时可能被低迷的A股市场摧毁的投资信心。

   出于市场对扩容的恐惧,证监会实际上从9月份将IPO和再融资暂停至今。而全世界对于中国经济基本面不改的共识,使得中国市场成为这轮危机中所谓的“诺亚方舟”。就连这轮危机中受冲击最大的外资银行业纷纷逆势增加对华投资,广设营业部。

   前述中信证券投行部人士认为,海外上市公司基本上在国内具有核心竞争力及品牌效应,回归A股的节奏可以被监管层控制,所以对市场的冲击不会太大。回归有利于企业在经济周期的波谷阶段避险。

   但民族证券研究员刘晓峰有不同意见,海外上市公司回归A股的最大动力还是获取更高的溢价水平。当前国内投资者信心不足,市场扩容可能性不大。从企业自身利益来讲,现在回归,取得高溢价发行的可能性很小,企业此时回归A股,其价值无法得到公平的体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