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券时报记者 秦利 万勇
在剧烈波动的行情下,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如何有效释放风险?望眼欲穿的股指期货何时能推出?如何发展期货机构投资者?在昨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来自国内六大交易所的老总就上述问题展开探讨。
由于股指期货迟迟未能推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在开场白时,开玩笑称,“我们感觉像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对这位嫁不出的“老姑娘”,作为中金所股东单位的另外5家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表示支持。各家交易所总经理纷纷呼吁尽快推出股指期货,推动我国场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化解金融危机依赖制度建设
据了解,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期货市场近两个月行情出现剧烈波动。沪铜成交价近两个月以来下跌了50%,其中出现17个涨跌停板;大商所各个品种今年累计涨跌停板次数十分惊人———达2052个。但各家期货交易所成功化解了这次危机。
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杨迈军指出,国内能够成功应对这次危机,首先是中国期货市场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即以服务服从国民经济发展作为基本原则,而且不遗余力推进市场改革创新;其次,中国期货市场建立了基于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期货交易制度和市场组织形式,如严格的保证金监管制度、持仓限制等等。
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刘兴强亦指出,今年是我国期货市场经历严峻考验的一年。大商所今年涨跌停板达到2052个,去年涨跌停板只有252个,前年只有122个。而且今年的停板大多数发生在10月1日之后,商品跌幅都在30%以上,个别超过40%。“在严重的金融风暴面前,整个市场没有发生太大的问题,我们经受住了考验,这说明我们的监管者、我们的投资者、我们的市场组织者比过去成熟了。”
刘兴强指出,在这次考验中一些制度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如三个涨跌停板的强减制度,假如不是这个制度,可能这次对市场的冲击就不是那么简单。另外,还有梯度保证金制度,这些制度目前在国外市场没有实行,属完全本土化。一些本土化的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在抵御金融风险中发挥重要作用。他建议,衍生品市场一定要从我们国情出发,建设本土化的市场。
中金所总经理朱玉辰说,“我们分析了各个市场股指期货发挥的作用,如台湾股市,基金排名前20名全做股指期货。做得最好的基金均做股指期货避险,而我们这个市场只能过春天,没有办法过冬天,没有办法过熊市,如果股指期货推出,我相信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过冬的工具。”他指出,股指期货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精耕细作,基础工作做得更加扎实,将来推出一定会厚积薄发。
期市急需发展机构投资者
郑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赵争平表示,培育机构投资者是发展我国期货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他指出,从交易所角度讲,在合约设计和规则安排上要做一些有利于机构投资者参与的考虑,同时对机构投资者也应该分类监管,比如要区别对待单边持仓和套期持仓,区别套保持仓和投机持仓,还要提高机构投资者资金使用效率,考虑放开机构投资者持仓限额等等。他同时指出,交易所还要从产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手,没有产业链参与,这个市场是缺乏厚度的。
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介绍了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情况。他们指出,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在牛市过程中发展的规模特别迅速,但存在显著的散户特征,比如2007年个人投资者资金周转率是800%,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周转率竟也达到了400%;另外机构投资者追涨杀跌的特征也非常突出。未来应该推出更多的避险工具,让机构投资者在投资结构的布局上有更多选择,使之成为证券市场上真正的价值投资者,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