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岩石:4万亿投资的经济刺激有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7日 01:4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金岩石

  扩张性的经济刺激方案终于出台了。“4万亿”投资,三年内实现。股市为之一振,一周内上涨逾13%。这一经济刺激方案的实施效果,不少人预计可达到每年贡献GDP增长的两个百分点之上。若果真如此,几乎可以抵消出口萎缩的负效应。2007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是25万多亿,依此计算,4万亿的新增投资分三年投入,可以算出每年2%的经济增长贡献度。

  然而在中国,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是“1:3”配套投资,国家财政出1万亿,银行配上1万亿,地方和企业再各自配套1万亿。“1:3”配套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就不能以4万亿为投入基数来计算了。因为,地方和企业的投资是未定之数,即使能够百分之百落实,也可能是“拆东补西”,不会是纯粹的新增投资。换句话说,没有这个经济刺激方案,部分投资也会在未来三年内发生,只是所投资的项目可能有所不同。再看一看已经披露的投资项目,甚至在国家财政计划出资的1万亿之中,也有不少是原来已经计划的投资,如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项目等。这样算来,也许只有银行的配套资金是新增投入。所以,这令人震撼的“4万亿”刺激经济方案并不能产生新增2%的经济增长贡献。

  2009年,预计中国经济的下降和全球经济的衰退高度重合,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势在必然。曾经说过,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有一个7%的“社会主义基数”。在经济增长7%的水平上,城镇就业压力和企业利润总额都会达到经济衰退的状态。所以,“保8%”的经济增长率目标,实际上是中国的反衰退目标。为了防止中国经济的下滑进入衰退,宏观调控政策的基调一下子从去年底确定的“夏季方案”变为“冬季方案”,这个激进的政策调整很类似于1998年。但是,比较2008年和1998年,当前的经济刺激方案或许还是不够“刺激”,还要加大力度才能实现“保8%”。因为这一次有两个因素的负效应大于1998年:一是金融海啸的冲击远远大于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二是股市房市双双“熄火”的影响远远大于当年。

  为什么必须追求“保8%”的经济增长目标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就业和稳定。在中国,稳定压倒一切,而就业率是社会稳定的支柱。中国每年的新增就业人口有2300-2500万人,在8%的经济增长水平上,每年可以消化其中的1/3左右,也就是说,会有1500万左右的新增就业人口难以就业。此外,这个数字并不包括已经进入城市的“农民工”,也不包括农村的潜在失业。当人们评估土地流转政策将带来的消费拉动效应时,往往会忽视农村改革带来的潜在失业。毫无疑问,土地流转必然带来土地的集中使用,也就意味着农村的潜在失业会因此增大。新增的农民工是一个巨大的流动性人口。已经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在过去几年内主要被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吸收。随着房市低迷,他们会流出房市,与新增的流动性失业人口“合流”。据统计,目前已经进入城镇的农民工超过了1.5亿人,如果其中2/3失去工作机会,他们是否能够流回农村呢?答案是:不确定!

  显而易见,一个巨大的失业人口已经游离在城乡之间。城市化和农村改革的结果都在加大失业人口的流动。如果没有新增的就业机会,这个巨大的流动性失业人口必然是社会稳定的隐患。所以,还要加大经济刺激的力度,还要点燃“熄火”的股市房市。在现代经济之中,股市房市的泡沫与城市乡村的就业之间存在着一种畸形的关联。在我看来,中国经济社会过去几年的稳定,至少有一半原因要归功于股市房市的泡沫直接和间接地吸收了流动性失业。如果接受这个事实,不管你是否喜欢资产泡沫,至少在农村改革真正启动中国农村的就地城镇化趋势之前,理性的选择依然是:宁要泡沫,不要失业!用泡沫吸收失业,这其实是现代政府刺激经济的秘诀之一。在4万亿刺激经济的方案中,十大投资方向是非常必要的,都是多年累积的欠账,但投资力度不够,刺激效果有限,还需要出台直接刺激股市房市的具体措施。这不仅是股市房市的需要,而且是社会稳定的需要。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