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个社会公众投资人对股市的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2日 01:4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一个社会公众投资人对股市的观察


  简单计算,现在单纯的股民加基民不下7000万人。这些人在想些什么?有什么诉求?资本市场最应该对谁负责?谁又是市场的主体?这里发表其中一位社会公众投资人对股市的观察,看看能给市场各方有什么启示。

  ——编者

  ⊙杨德林

  说是观察,莫如称之“体验”更为确切。一朝入市,终生股民,泥足深陷久矣,铸成人生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笔者于1992年入市,也算一介老股民了。年初以来,在已经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连续大幅度地加仓,一波又一波地玩起了“过山车”,快乐并痛着。

  请别将“虚拟经济”当成“虚无经济”

  中国股市大起大落,暴涨暴跌,永远执其两端而“牟其中”,原因当然挺复杂,但分析文章看多了,核心理念(支撑点)无非那么几条,如同七巧板,各人拼法不同而己。

  投资总有“赌”的成分,尤其“入市”后,一分运气二分技术七分心态,“小赌怡情,大赌丧志”,乐趣尽在跌宕起伏中。

  上了年纪的老股民们近期聚首,免不了长吁短叹,一句问候“你亏了多少”之后,便是大摇其头,“真让人看不懂……”,说的正是股市中有太多罔顾常识有违常理漠视常规搅乱常态的事情,且不时借金融制度创新之名。

  投资涉及千百万人切身利益,其实很难(也不必)讲太多高深道理,皆逐利而来,也愿意承受波动和风险,只要市场大体秉持“三公”(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最终又多少能赚些钱就行。凭什么“一赢二平七亏损”,你需要钱,我“借”给你(假市场之手),有的直接委托理财高手(如基金),通过资产配置,产生或大或小收益,将其中一部分回馈投资者,天经地义,岂能三五年乃至十几年无回报,最后竟连本金也稀释甚至掏空了?!

  广大中小投资者面对着尾随跌跌不休的K线图而领受的喋喋不休的“风险教育”已心生反感久矣,认为其中有点“以其之昏昏,使人之昭昭”,猜测也许有人真的将股市当成“虚无经济”了,除了圈钱,不过是周而复始的筹码交换游戏场,与产业资本、实体经济几无干系,否则,绝不会有“喜跌不喜涨”或“管涨不管跌”的古怪心态;绝不会一反以往A股暴跌了25-30%后就强力救市转而坚守“治市重于救市”的愚顽立场;绝不会在指数跌破4000点时坚称是“慢牛”,跌破3000点时认为“统计指标不准确”;逼近2000点时仍申明“拿国家的钱(?)去解少数人(?!)的套,不可能的”。

  目前包括股票在内的投资收益严重缩水,无疑会加剧这一负面互动效应,故CPI快速回落未必全是正面意义(顺便说一句,我国现有A股账户12085.87万个,B股账户673.26万个,连同其家人,实际股民约3.24亿,并非“少数人”,且基本集中在城市,大多属中产阶层,构成与“三农”相对应同样尖锐的国计民生问题)。所以,“发展才是硬道理”,总体上涨比跌好,尽管涨有涨的“风险”,但毕竟会给解决问题提供更大回旋空间;所以拯救股市就是拯救经济、拯救民生、拯救人心、拯救管理层信用,按照“先救命,后治病”顺序,理应救市在前,辅以治市,至少治与救并举,而眼下这种始乱终弃集体失语敷衍应景自相抵牾避实就虚等状况绝不该继续下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